从涂鸦孩童到电影院美工,他从未改变对艺术的进取和对家乡的热爱 黄格胜:“我要用画展现壮乡广西的美”

南宁晚报 2021-12-20 06:30 大字

?黄格胜挥毫泼墨?本报记者李宗文摄

■本报记者李宗文实习生梁琅玲

一幅《漓江百里图》尽显漓江山水柔情,气韵灵动,婀娜飘逸,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

一卷《壮锦》尽显广西民族风光之壮丽,气势磅礴,神奇俊秀。他说,自己必须“在难度上再走二十年”。

美术评论家苏旅在《英雄使命和平民精神》中评价他:“一个来自广西壮乡的壮族之子,一个正在书写中国美术史上独特篇章的艺术家。”

他说:“我是广西人,是壮族人,一定要表现我的家乡,才对得起我的祖先,对得起我的土地。”

他是黄格胜,是漓江画派领军人物,是纪录片《我的山水中国》中寻访广西山水村寨、倾心壮乡山水的壮族画家。

从在土墙上涂鸦的孩童,到电影院的美工。从没读过高中的美术研究生,到漓江画派领军人物,一路走来,从未改变的是黄格胜对艺术的不断进取和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对艺术之爱:既与生俱来又“野蛮生长”

对于画画,黄格胜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和天赋。1950年国庆前的一天,黄格胜在广西鹿寨出生。用他的话打趣说:“祖国比我大一岁,我比祖国早一天。”3岁时随父母来到灌阳。“从能站稳、能记事起,我就在土砖墙上涂鸦。画画一开始是我的一个爱好。”等上了学,黄格胜的艺术天赋逐渐显露,开始在学校包揽画墙报、出黑板报等工作,美术功力慢慢超越同龄人,成为邻居们口中的“小画家”。

在黄格胜的记忆里,父母对他的爱好持“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任凭他自由发展,“他们也从未想过把我培养成艺术家”。在这样轻松自由的环境里,黄格胜以山水为伴,与花鸟为友,靠临摹连环画、小人书自学,竟练成了一身好本领。

黄格胜自谦,从孩童时期到考取研究生这段日子里,自己从没感到过困难。“我一直和学生讲,艺术,无论是把它当作兴趣,还是当作专业学习或工作事业,都离不开一个词——‘热爱’。”

虽然对儿子画画的爱好没有过多干涉,但在思想品格和人文素养方面,黄格胜的父亲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由于父亲喜爱读书,有做笔记的习惯,黄格胜耳濡目染,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到了小学中年级,黄格胜已经看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了大量的现代文学书籍,并记下了大量笔记。“我到县里读中学时,父亲每个月都写信给我,其中不乏鼓励我。”父亲的用心培养让黄格胜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对黄格胜人生事业的成功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艺坎坷路:“我就挑战一次人生”

由于历史原因,黄格胜初中毕业就失学了。然而,凭着突出的绘画能力,他得以正式进入桂林灌阳县电影院,成为一名美工。热爱美术工作的他,一心将工作做到极致,出自他手的电影海报常常一经贴出,就被人揭走。1973年,他的国画作品《山区放映队》入选桂林地区巡回美展。陆陆续续地,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入选自治区乃至全国美展,黄格胜也开始频繁受邀到广西各地举办讲座。

虽然小有成就,但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始终是黄格胜心里的遗憾。他曾三考广西艺术学院,却在当时背景下因家庭原因屡次落榜。正当他不再抱希望时,一次会议,他偶然听到两个陌生人的交谈:“听说今年黄独峰老师要招研究生。”黄独峰曾跟从揭阳画师邝碧波学过海派花鸟,既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大风堂的入室弟子,一生入三大门派,采三派所长,名满天下。而当年,黄独峰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授,仅招收两位研究生。

希望之火再次燃起,黄格胜决心一试。“我今年30岁,还可以考到35岁,我就大胆挑战一次人生。”

考研究生要考11门课,黄格胜拿出全力以赴的架势,全力收集相关科目书籍,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复习时间。拿到准考证后,他向单位请了15天假。在这15天的冲刺时间里,黄格胜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复习,家人一律不许进入。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看书、背书、作画。“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才20元。但我还花了一笔‘巨款’——600元,买了一个录音机,一边进行美术创作,一边听需要背的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格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黄独峰的研究生,他的美术史成绩甚至接近满分。

丹青绘乡情:倾心壮乡,吾心不移

“桂林山水甲天下。”从小生长在桂林市灌阳县,漓江山水的美在黄格胜心中既熟悉又独特。在多年采风写生中,他走过不少名山大川,但始终觉得美丽的桂林绕不过去。

1982年,黄格胜收到中国旅游出版社制作漓江沿岸主要景点的手卷式地图的邀约,他暗自思忖:“桂林漓江这么美,为什么没有一张完整地表现它的作品?”于是他决定不按原定思路,而是创作反映漓江风景全貌的《漓江百里图》。为进行更好的创作,他从研二开始筹备,准备了3年,到漓江沿岸进行了反复详尽的考察,不断进行写生练习。

1985年,《漓江百里图》创作完成。画卷在桂林展出后,立即引发轰动。而后,中央电视台国际部赴桂林拍摄《漓江百里图卷》专题片;日本NHK电视台以《漓江百里图卷》的创作为线索,拍摄了三级大型纪录片《漓江》在全球播放;《漓江百里图卷》在美国旧金山一家画廊展出,黄格胜受邀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讲学,并将他的创作过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保存……

《漓江百里图》扬名天下,黄格胜在美术事业上也有了更多的进步。1998年,作为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在自治区党委的部署下,黄格胜众望所归被推选为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成为新时代广西美术的杰出代表,担任了旗帜任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黄格胜团结广西一众艺术家,他身先士卒,带头扎根人民写生创作为山河立传,带头著书立说为生民立命,带头培养人才为广西文化庚续血脉。在他的带动下,美术领域的“国油版雕”百花齐放,广西美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漓江画派也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画派之一。10多年来,他用“出人才、出作品”的不息奋斗,回应了美术界旷日持久的“画派是否能打造”的争议之声。

生命有格局:正大气象,一生所求

《漓江百里图》全长200米,展现漓江山水的气势恢宏;而他创作于2012年的《壮锦》,则显现出广西各少数民族的万千气象。“我作为一名壮族人,必须为壮乡美术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壮锦》由28张8尺整宣纸组成,展现广西多个民族村寨的生动景色。画好广西,展现壮乡之美,黄格胜从未停下求索的步伐。

黄格胜认为,作为有着5000年文明、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无限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当下,用一幅“大国大画”来展现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当代画家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虽然擅长画大画,但黄格胜觉得“大国大画、正大气象”其实并不在于画幅的大小。画作能反映出一种正确的思想、本质的深度和精神高度,能给人以向上、向美、向善的力量。

要在画作中呈现出精神的深度和高度,黄格胜认为多读书必不可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他不仅在创作上勤学苦练,作画超过3000张,还认真研读美术史和传统的艺术理论,“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多画、多想、多看,我对传统历史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画画是进步慢、退步快的行当。”黄格胜接受采访时,刚从元宝山写生归来。他尤其珍惜时间,他说人生短暂,时间转瞬即逝,一定要有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上,方不虚度。“人只能紧不能松,我到了这个年纪,偶尔松一下,但紧要紧得愉快,松要松得负责。”

如今,黄格胜虽然已经退休,但身为漓江画派领军人物、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作为一位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艺术家,他显然还不能“松”,也不愿“松”。“我能画多久就要画多久,只要能站得起来,我就还要挑战难度,还要继续画下去。”

新闻推荐

6、7版中缝柳州市柳化泰润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氯化聚烯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次公示

柳州市柳化泰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5000t/a氯化聚烯烃项目,位于柳州市鹿寨县建中西路100号广西柳化氯碱有限公司生产区内。...

鹿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鹿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