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骨骼生长的声音

柳州晚报 2020-11-08 11:54 大字

作者简介:廖献红,女,壮族,广西鹿寨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柳州市第二届、第三届签约作家。有作品刊发《民族文学》《山花》《黄河文学》《广西文学》《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岁月》等刊物。曾做过乡村教师、媒体记者、政府机关秘书。现供职文旅部门。

□廖献红

有一粒梦想的种子一直深埋心中,期待有一天能开花。这个梦想,就像头顶上的天空,抬头可见,却高而辽远。《鹿城图谱》这本集子能顺利出版,让梦想的天空变得更蓝。一本书的出版就像一个婴儿成长一样,有人牵着你蹒跚学步,有人给你指明方向。真的,要感谢的人很多。

集子里的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三年,有一部分已经在刊物刊出。生在鹿寨,写下关于这片土地的文字,不是秘境之中的偶得,也不是探寻之中的柳暗花明。它沉静,深远,在岁月中早已绽放了光华,早已有文学前辈书写过它的故事。我只不过是一个迟到的阅读者,也是一个迟到的书写者。我要努力的是,如何描绘文学前辈尚未表达过的,如何叙述正在流逝的美好的东西。三年来,我逆着时光之河而上,一个村落接着一个村落,一个文物点接着一个文物点,一个古遗址接着一个古遗址,去寻访,去发现,去触摸,去静听那来自远古的城实和忠贞。我原以为,对于这个生身故乡,已然熟知如手上的掌纹。然而,它却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眼前罩上神秘的浓雾。随着寻访的深入,越发为自己的浅见而羞惭。我像一个被流放的孩子,踏上了一块不甚熟悉而又充满诱惑的土地上。这可怕的陌生感,逼着我不得不受历史文化的牵引,硬着头皮迎上前去。也许,正是这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才使我有了进发的乐趣。我在电脑敲下多篇灵光一闪要写的题目,在寻访和构思中,这些题目又被我换来改去。我需要调整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才能慢慢地孵化它们。孵化的过程,它带给我开阔的心境,不断勾起我少年时代那些身体性的记忆,还有对世界的原初感触。

鹿寨,这座地理上并不边远、经济上亦不贫瘠,甚至略显富足的小城,很早时便有电影院、大型书店、大剧院、火车站。电影、戏曲和火车,都意味着远方,地理的,心灵的。时光沉淀下来的鹿寨文化,是谦逊的,也是自信的。她含蓄开放、自省包容。在寻访和写作中,我深切感受到,鹿寨的历史人文,就是一所教人谦逊的学校,它始终教导着我如何理解自己,并且要有能力欣赏他人。如:仁里村的邓怀英、逢源当铺的陈兆丰、堡底村的吴祖胤,还有很多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他们的爱、忠诚、勤劳、良善、仁义、守信,这些世俗生活的幸福元素,长久地浸润着我的情感。这过程,让我重新做人,不断长出了新的筋骨和关节。身体不再被时间裹挟,灵魂也

不再被脚步抛弃。我从冗繁的日常巨轮中逃了出来,做回真实的自己。这,是我在写作中最大的收获。

在写作这本集子时,鹿寨大地上曾出现过的人物很长一段时间充斥着我的大脑,他们的血肉也进入我的身体。我努力在现有的史籍外,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一些新东西。然而,我多次往返的青石板路、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城墙、古码头、古炮楼、古巷子,它们早已不再记得我要追寻的人曾经踩踏过、居住过、祭拜过、游玩过。洛清江的夜潮,轻轻拍打着堤岸,它侧身入睡,怀抱着鹿寨天地间一大堆秘密。很多个周末,我独自驱车,往返故事发生的最初现场。有时,它会突然打开一个我从未去过的时空纬度,完成一次神奇的相遇。这些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重又萌动起来,这生命来自遥远的历史,来自深厚的故土。它唤醒了我,我及时把这闪电般掠过的轻微信息记录了下来。这些声息,形成了一个精神“向度”,一个生命“场”,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根脉或者精神地理吧。我一路探幽,途中不闻人声但闻鸟语流泉,心中便有一种奇异的甜蜜的感觉。

在写人物篇章时,童年的记忆不自觉地被打通,让我得以重返这条幽暗之路。它更像是一部幻灯机,在我脑海浮现出童年时代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山村景象。如今,物是人非,人是物非,这些景象都随时光大潮而逝。我深知,某个时代已经绝尘而去、永不复返了,一些道路和耕地重新回到荒芜。集子里所撷取的几则人物,有纯粹的农民,也有乡村里的能人,他们的人生际遇,或多或少映照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成为了传统农耕文明追忆的最后载体。

我尝试着从一个在场的远观者的视角,也借助一些所习得的理论或技艺,来叙述这些故事。当我把这块土地上的人、历史、自然、风物、风俗,以及他们的爱和恨、生与死,混沌地用文字交融在一起时,我无法做到作品风格的完全统一。很难说这些故事具有怎样的代表性,也不敢高估它承载的精神文化力量。但是,它无疑显示着一方水土和人们生活的真实景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明亮的窗户: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变化,价值取向如何多元,总有一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那就是真、善、美,爱、理解、包容,

还有诚信和悲悯。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并将永远温暖着我的内心。我咀嚼着,体悟着。文学本身的意义,难道不正是作为一个个体对生命的感同身受吗?

我多么需要写作来校正自己啊!

记忆,是我们从内心深入、从潜意识中讲给自己的故事,纪实和虚构难以区分,想象和拼接不可避免。因寻访、体验不够深入,加上自己驾驭能力不足,没能充分挖掘、书写和呈现,这也是我在这些文章集结成书后的最大遗憾。

真实的鹿城,其实远比文字中的鹿城更生动,也更亲切。唯有走进它,找寻它,才能发现。

感谢每天朝夕相处的家人,先生一旦看到我钻进书房,坐到电脑前,立即将客厅的电视关闭,哪怕是正播的精彩球赛,连脚步也尽量放轻,泡茶削果侍候。宝贝女儿,她刚入职党媒编辑,业余时间,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我的文稿作第一轮校对。还要感谢单位里可亲可爱的领导和同事,他们为我担待了很多工作,让我有更多的“余力”投入写作。是他们的爱、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在世俗的烟火与文学的理想中找到了平衡。所有这些,都让我心生感动。

(《鹿城图谱》散文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

新闻推荐

42个项目,1000亿元! 广西一批文旅重大项目在柳签约

今报柳州讯(记者刘山)作为2020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重头项目,2020年广西(柳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合作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