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下古镇的灵魂
参观古镇。
□赖建辉 文/图
鹿寨县寨沙镇曾经叫榴江县。新中国成立后,榴江退出县治,与中渡县、雒容县三县合并成立鹿寨县,由此寨沙不再称榴江,成为鹿寨县管辖的一个乡镇。
临近入暑的一天。我和寨沙镇文化站站长老邓以及寨沙镇四所的几位姑娘组成摄制组,去拍自然与人文风光。我们的第一站来到该镇的拉庙村长枧屯。
长枧屯是个仅有400来人口的小山村。曾因地处偏僻而不引起外界关注。21世纪初开展新农村建设,进山的道路修好了,长枧屯逐渐引来一拨拨山外来客。而游客多是奔着长枧瀑布而来。我们沿着蜿蜒崎岖、流水潺潺的村边冲沟进入森林,芬芳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脚踩着柔软的苔藓、落叶,耳听林涛鸟声,一行人向瀑布走去。走在浅浅的山溪上,姑娘们被美丽环境吸引住了,她们开始玩水、玩石,不时发出对身边美景的感叹。
刚在外面还是天气热得难受,走进这里,我们全身顿觉凉快下来。
长枧屯在2008年柳州市举办的第三届“风情柳州·美丽乡村”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市“十大美丽乡村”称号,获得这一称号,美丽的瀑布功不可没。长枧瀑布从50多米高的山岩倾泻下来,发出哗哗响声。姑娘们开始在瀑布前用手机拍照、嬉闹。我拿着相机,以瀑布为背景,把姑娘们作为我的画面人物,一次次按动快门。想起来之前与寨沙镇宣传委员的对话,我说拍瀑布必须画面有人,我认为画面有人才是活风景。因此,宣传委员给我组建了这个摄制组。瀑布和姑娘们美了我的镜头。
老邓也在拍,此时他也许已有了新的创作灵感……
我们的第二站是九敢村仁里屯邓氏祖祠。
建于清朝道光十六年的邓氏祖祠,保存着完好的客家古建筑风格。邓氏祖祠不仅是单独的一间祠堂,它还包括大堂及周边建筑群,占地20多亩。以祠堂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九厅堂、十天井的“九厅十井”布局。建筑的墙体用三合土夯实,平整光滑坚硬。邓氏祖祠坐东朝西,背靠龙虎山,面向万顷良田,一条榴江河绕村而过,使邓氏祖祠尽享到山水灵气。祖祠建筑群中曾有过一个怀英书院,培育了诸多将才,在怀英书院就读过的学生,出过两名清朝秀才和4名“民国”中将师长,这4名师长是邓瑞征、邓秉廉、邓崇斌和徐启明。据说,现在祠堂大门上的“中将第”三个字就是邓瑞征题写的,书法遒劲有力。
2015年,邓氏祖祠被确认为广西乡土特色建设示范点,获得配套资金150万元作保护性修葺,修葺突出“保护、修缮、改造”并保留房屋原貌风格。
踏进邓氏祖祠,姑娘们无拘无束地在建筑群里走来走去,我的镜头也定格了满满的美丽。
在我提出要以祠堂前一座楼房为制高点上楼顶拍照时,两名坐在门槛上聊天的仁里屯后生提醒我,不经主人许可不要上楼。这话让老邓听到了,老邓一脸严肃地批评了年轻人,他说,今天拍照是为了宣传打造仁里屯乡愁文化品牌。两名年轻人被老邓镇住了,他们正襟危坐地接受批评。我不忍心看到这样,赶紧用客家话打圆场,我肯定了年轻人的提醒是对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我也如愿地登上制高点获得俯拍的镜头……
第三站是榴江当铺,也叫“逢源当铺”。
还在榴江县时期,寨沙镇的商贸就已经很发达。应运而生的典当行业也发展起来,当时有榴江当铺(逢源当铺)与另一家同福号当铺,两家规模相当。特别是榴江当铺,其建筑至今还是寨沙镇地标。当铺南边不远就是榴江码头,当年的码头经济十分繁荣,从码头上船,船舶顺流而下进入洛清江,汇西江,入珠江可达香港。
榴江当铺建于191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当铺楼高20多米,共7层,楼内长宽各15米,每层楼铺设的都是上等杉木,有防潮作用。墙用青砖砌筑。远看榴江当铺像一座高大碉楼,每层楼都开设有很多外窄内宽的窗口。这么多窗口,一是采光需要,二是便于从里面向外瞭望,如有战,这些窗口就成为密布的射击点,便于从内往外进攻。
据悉,最近寨沙镇又对当铺作新一轮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葺,准备修葺好后接待游客,老邓负责监督修葺。老邓今天带我们来到老当铺,就像来到他自己家一样,他侃侃而谈,向我们介绍当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趁机,我又拍到了满意的照片……
这一天之行,我拍下了古镇的灵魂。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杨继强)近年来,鹿寨镇从创新发展模式上找准突破口,通过把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截至5月...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