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杜爱华:不存私心 一心为党
杜爱华
1955年出生,18岁高中毕业成为插队知青,在100多个知青当中,她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说,入党是件光荣的事。她经历过国家大修水库、实施计划生育,汶川大地震时,她协助市委、市政府筹备并组织来宾市12辆赈灾物资大货车,四天三夜马不停蹄地运往灾区。她就是来宾市民政局原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杜爱华。
无惧苦和累
一心只为党
“为人很正值,办事很公道。”杜爱华的父亲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南下干部,这是她对老父亲的评价。杜爱华18岁高中毕业时,“教办”找到父亲,想让她去当老师,被父亲回绝了。她的两个弟弟下岗时,父亲也没有利用职务便利为儿女安排工作。父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影响着她。
1973年,18岁的杜爱华高中毕业,被安排到波井大队(今柳州市鹿寨县鹿寨镇波井村)当插队知青。期间,杜爱华因表现突出,经大队指导员介绍,19岁的杜爱华在100多名插队知青中,第一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光荣,当时还感觉自己条件不够。”入党后,杜爱华更积极主动,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后来修建龙母水库,杜爱华被抽调去当指导员。
一次,她到县里拉了一车青菜,正要往龙母水库赶,恰巧那天下大雨,山路泥泞无法通行。杜爱华只能把菜拉回县里。夏季青菜容易腐烂,怎么办?杜爱华想:“一车青菜,那也是国家的财产,不能浪费。”于是,她把青菜拉到妈妈所在的盐业公司,借来一口大铁锅,一天一夜把青菜熬制成酸菜。最后,一车青菜变成一车酸菜。
可想而知当时有多么累,但父亲经常教育她:“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杜爱华也觉得,这点苦、这点累不算什么。
临危勇挑担
婚育吹新风
1981年,杜爱华调到柳州市鹿寨县计生委任副主任,主抓计划生育工作。“1979年,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当时群众多子多福的观念还很深。”杜爱华回忆说,她和工作人员前去宣传避孕措施和计划生育,很多人对避孕措施闻所未闻,甚至感到担心。
当时,推行计划生育阻力重重。杜爱华说:“经常没日没夜开展工作,早晨或半夜趁育龄妇女在家,上门做她们的思想工作。不被群众待见,有时还被追打。”后来,她把避孕器具送到干部家里,经党员、干部带动,计划生育工作才逐步展开,且效果显著。1993年,杜爱华升任柳州市鹿寨县副县长。
1996年,柳州地区三江、融水、来宾三县的计划生育工作被通报批评。杜爱华临危受命,调到来宾计生委主抓计划生育工作。杜爱华说,为扭转计生工作的不力局面,当时采取经济制裁、宣传教育、行政处罚“三管齐下”的措施,计生工作者需逐村逐户逐人开展工作。
“以前,农村一家生12个孩子的现象很普遍,现在平均生两个。”杜爱华说,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才使得婚育新风吹进万家。
不存私心
工作成效显
2004年7月,党组织调动杜爱华到来宾市审计局主持工作。当时来宾撤地设市不到两年,该局干部一盘散沙。杜爱华回忆,许多干部柳州来宾两头跑,全局20多人只有一部通勤车。
人心涣散,办事效率低。为改变这一局面,杜爱华首先加强党组织建设,其次是给每个审计组配备手提电脑,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了打造和谐向上的审计风气,她提拔重用工作有成效的员工。
“自己不存私心,各自的工作情况都看在眼里。”渐渐地,大家对她的工作给予极大认可和支持。
2006年,杜爱华调到市民政局,任党组书记兼任副局长,分管项目审核把关。“既管党务,又抓业务。”杜爱华说,每年经过民政部门的项目成百上千,她牢记父亲教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存私心。她坦言,分管民政项目近10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
2008年汶川大地震,来宾各界纷纷解囊相助。市领导指示,即刻将来宾市赈灾物资运往灾区。“接到任务是星期五,下周一就要出发。”杜爱华接到任务后感到压力大,“作为共产党员,没有难得倒的任务。”杜爱华说,不到三天,12辆大货车满载赈灾物资,并按时出发。经过四天三夜,最终送达指定地点。随后,她带队安全返回来宾。2008年,杜爱华被推荐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晚刊记者 吴清文 文/图
新闻推荐
通讯员韦双晚报讯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能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8月30日,鹿寨县寨沙镇...
鹿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鹿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