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它是养家糊口的“功臣”;现在,它是年轻人调剂生活的工具 衣车带来的幸福生活

玉林日报 2019-07-18 10:25 大字

李玉萍练习用媳妇买的新衣车,继续缝制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这台二手老衣车不仅让李玉萍缝补家人的衣服,也成为她的谋生工具。

“当年啊,就是凭这个老衣车我才养大了两个孩子,过上了好日子!”日前,在玉州区南江街道南江社区的曾屋巷,70岁的李玉萍感慨地摩挲着眼前的缝纫机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如今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她的大半生有衣车(缝纫机)相伴,也见证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从此告别“密密缝”

“以前都是一针一针缝制而成,做一件小孩的衣服要花半个月时间,手指头经常是刺痛出血的状态……”李玉萍说,从古代以来,女人做衣服就只能用针线,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经常刺到手指,但是身为一家主母,总有做不完的针线活,从丈夫和自己的衣服、裤子,到孩子的肚兜、衣裳,她在干其他家务活的闲暇都会拿起针线见缝插针地缝上几针。不过,随着衣物的磨损和孩子的成长,这也似乎成为了不间断的活计。

“所以啊,我特别感谢我老表!”李玉萍说,眼前的老衣车是她表哥1978年专门从鹿寨买回来的,从火车站下车后,表哥用扁担一路挑着走回来的,一头是机头,一头是机身,晃晃悠悠,走过半个玉林城才送到家中。这是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衣车,面板多处已经剥落,两只蝴蝶也已经模糊,但仍然轻巧顺滑,非常好用。由于当时物资紧缺,很多东西都是凭票限量供应,所以当时买到的还是二手货,但毫不妨碍李玉萍开始奔向新生活的步伐。

“轻轻一踩,马上就缝成一条条线了。”李玉萍回忆道,左手定住布料,右手转动衣车轮,双脚踩动衣车踏板,慢慢地熟悉起来,一开始,车线总是歪歪扭扭的,她从缝补入手,一圈圈地加固裤子的膝盖和屁股部位以及衣服的肩膀处,渐渐熟练起来。当时布票也是限量供应的,每人每月只有一丈三尺六寸,远远不够一家四口的用量。心灵手巧的李玉萍就把边角料的碎布片一点点拼接起来,给孩子做碎花小衣服,邻里都纷纷夸赞既好看又精巧。

衣车带来新生活

衣车不仅改善了她手工缝衣的窘况,还让李玉萍在新时代开始了新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她开始接活制作成衣。“可以养家糊口了!”李玉萍笑着说,玉林成衣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她这样的家庭主妇有了活路,可以凭借双手勤劳致富。

“原来家里很穷啊!”她感慨地说,那时一家四口住的房子只有9平方米,除了一张床和一个简单的柜子就几乎没有别的家具,天气热的时候铺席子到地上睡,双脚只能伸放到床底。有一次,睡觉时妯娌来敲门,她赶紧大声喊道“小心!”,倘若不是这么一喊,来人进门一脚就踩到她头上去了。从车成衣开始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不仅一家人衣食无忧,还在20世纪90年代建起一栋五层的新房子。

“看,这是我做的小包包,出门旅游的时候背。”虽然生活已经今非昔比,但李玉萍仍保留着旧衣车,做一些自己喜欢且实用的小物件。在另一个房间,记者还看到了一台全自动衣车。“这是我媳妇昨天买的。”李玉萍笑着说,虽然媳妇是年轻人,但也心灵手巧,尤其喜欢缝纫,这台新衣车是用电的,不用自己踩踏板来转动,更加方便,她也正在摸索学习中。

“自己买喜欢的布料做睡衣、睡裤、睡裙啊!”她的儿媳笑着说,外面卖的睡衣大多是成批制作,用料不太舒服,所以她喜欢自己买柔软的布料回来自己做,现在一家人都喜欢穿她做的睡衣,大家穿上同样花纹的亲子装感觉格外温馨美满。两台新旧衣车展现了一家两代人从艰苦奋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历程。

新闻推荐

本轮强降雨致25县(区)出现洪涝灾害 36万多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3万多人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7月14日,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发布了广西“7·13”洪涝灾情续报。受强降雨影响,广西4市25县(区)出现洪...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