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仍有患者“潜伏” 及早发现与规范治疗是消除麻风病的关键

南国今报 2019-01-29 16:01 大字

今报记者陈小燕

今年1月27日,是第66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2届“中国麻风节”,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记者21日从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柳州市2018年新发现病例四例,说明市民的周围依然有潜在的患者。疾控中心呼吁,市民宜正确认识麻风病及其危害,掌握基本防治知识,树立“早诊早治预防畸残”的防治意识,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人群、关爱麻风病受累者,消除歧视,帮助康复。

去年新发现4例

疾控人员介绍,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皮疹、局限性麻木和周围神经粗大等。麻风病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3-5年,最长可达10年以上。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眼、面、手、足的畸形残疾。

经过麻防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柳州市已基本消除麻风病。连续多年来,麻风病均处于低流行状态。截至2018年12月31日,柳州市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040例,累计治愈877例,累计死亡142例,累计外迁28例,累计其他减少13例,累计复发33例,迁入1例,治愈存活者163例。

柳州市2018年新发现病例4例(其中,鹿寨2例,三江、柳江各1例);尚有现症病人12例,其中市区3例,三江2例,柳江1例,柳城1例、融水2例、鹿寨3例。

连续几年,柳州市每年都有新发现的病例,说明市民的周围依然有潜在的患者。疾控人员表示,要消除麻风病的危害,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及早发现很关键

早期发现麻风病人并给予规范治疗,是消除麻风病危害的关键。为此,柳州市围绕以“如何早期发现麻风病人”做了大量工作。

全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十条”疑似麻风病症状开展转诊工作,把麻风病疑似患者及时转诊到指定的转诊中心进行排查确诊。根据流行地区和防治阶段的需要,开展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检查及治愈存活者调查、疫点居民体检等工作。

实行报病奖励制度。柳州市本级麻风病的报病奖励提高到2000元/例,且可疑症状病例转诊也给予奖励30元/例。

为了让所有卫生行政人员懂得麻风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能够识别麻风十条可疑症状、线索,疾控部门与综合医院皮肤科的医生能够正确诊断麻风,疾控中心对各医疗机构及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开展了系列培训。此外,开展麻风病宣传活动,向过往市民现场讲解关于麻风病的知识,在各医疗卫生机构皮肤科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悬挂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宣传展板,引导和带动市民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为病人主动就医创造良好氛围。

出现可疑症状应尽快明确诊断

要消除麻风病的危害,除了卫生部门、医疗单位的努力,市民也可以增加对麻风病的了解,如果发现身边有朋友或亲人出现了麻风病的疑似症状,建议其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麻风病的可疑症状很多,比如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皮疹(红斑、白班、浅色斑等),久治不愈;棉布或耳垂出现水肿或肿块,面如醉酒;眉毛稀疏、脱落;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手足麻木或有麻刺感;爪形手、虎口肌肉萎缩;皮损的感觉丧失或减退,麻木闭汗;垂足;发生无痛性伤口或溃疡,久治不愈;手足或眼睑肌无力;周围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当出现上述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早到专业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可避免畸形残疾,规范的治疗可完全治愈麻风病。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新病人在确诊后给予免费治疗。目前主张麻风病人在家庭治疗,不需要隔离。因为病人只要服上一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基本上就失去了传染性。患者治疗期间能过正常的生活,不影响上学、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

麻风病不遗传给下一代

疾控人员说,不少市民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麻风病传染性很强、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等,“要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首先得纠正认识上的错误”。

据介绍,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99%以上的人不易感染。其实,麻风病的传染性极小。即使在麻风病高流行区,95%的人都有自然免疫力,只有少数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

另外,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

对麻风病人家属来说,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病患者时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风险。

疾控中心去年对历年治愈、现症麻风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采取摸底调查再进行临床检查的方式,对35名麻风病人家属进行了临床检查,全部排除麻风病,未发现新病例。

新闻推荐

打造生态美 带动百姓富

1月27日,在鹿寨镇大村村新村屯潘继成建设的500亩沃柑种植基地,只见去年春季才种植的果树,其树冠与别人种了两年的果树一样大...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