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古韵新曲

柳州晚报 2019-01-23 11:36 大字

两江交汇的宽阔江面

□赖建辉 文/图

从江边老码头上行一百多级台阶,就到刚刚挂上“江口渔家文化展示馆”牌子的清末古公寓。1月17日,鹿寨县江口乡江口老渔村这座古公寓——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在县、乡政府保护性修葺后,古公寓作用进一步扩大,变成了渔家文化展示馆。当天展示馆交付使用,意味着老渔村的渔家文化进一步活跃起来。

江口乡地处柳江与洛清江两江交汇沿岸地带,属西江经济带上游。这是个只有168平方公里面积和1.8万人口的小乡。两江交汇,鱼类资源丰富,这里很早就已是著名渔村。因其水运便利,也成为了重要古商埠,带动形成独特的江口历史文化。在江口乡境内发现的汉墓群、大成国练兵场、古战壕、放马场、锁江链、百年码头等遗址,充分彰显了这里的历史古韵。在江口发现的诸多文物中,新近出土保存完好的南北朝购地券,属国家一级文物。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多次到江口考察民情,鼓励渔业、农桑。柳宗元在江口送别友人,留下《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诗中提到的破额山,位于江口集镇柳江下游一公里,山势独特、风景优美。百姓感怀柳宗元多次访问江口基层,曾修建“怀柳塔”纪念,由于时间久远,怀柳塔已在岁月风雨中倒塌,现在只存坚固的塔座基石。

江口百年老渔村已风烛残年。漫步渔村,可以看到江口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遗址,这也可以看出古老渔村当年不但经济繁荣,而且中西文化交流活跃。

江口乡有猫耳山、锁匙滩、马岭城墙等八景,有诗这样流传“江口八景”:猫耳山前碧水流,锁匙滩下是俄洲。马岭城墙登云路,猪峰献瑞晓画楼。挂膀山高朝凤嘴,文笔山顶对龙头。宝塔倒垂金钩钓,一对金鱼水上游。沿河风景观不尽,路映双江两岸洲。笔者读完“八景诗”,从今日的视野看江口,却以为“八景”至少应该添加一景——老渔村。呵呵,旧时数风景,渔村还不是风景,现在老渔村已风景彰显!

今年66岁的退休文化站长伍学铭说,清朝末年,这里活跃着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李文茂率领的大成国部队,李文茂指挥起义军镇守江口,与腐败清军多次交战,留下起义军驻扎的营盘岭、练马场遗址,以及组织战船沿江而上的锁江链遗址,那锈迹斑驳的锁江链,已被文物部门馆藏。至今不断发掘出土的李文茂部队的兵器,最重的一门炮重达650公斤。

江口老渔村突出的饮食文化有“百鱼宴”。百鱼宴以鱼为主料,制作方法有油炸、清蒸、煎制、熬煮、雕花、拼盘等。以往,凡重大节庆,渔村人都要摆百鱼宴庆贺。百鱼宴场面大,各地宾朋都可以参加。本地渔民出人出鱼出物,外来宾客只要随上一些礼金,便可以坐享百鱼大宴。能吃上百鱼大宴,预示着鸿运当头,年年有余,百事顺利!据传,最早的一次百鱼宴是在清道光17年,那一年,江口百姓自发捐款修建5座河岸码头,码头竣工后立碑纪念,并设宴欢庆。宴席菜肴规定以鱼为主,做法多种多样。那次宴席达100余桌。此后的每年,渔业丰收时节,百姓就举行盛大鱼宴。百鱼宴就这样传下来,借助鱼宴,表达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渔村传统,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老渔村的另一文体习俗是划龙舟。在两江交汇的宽阔江面举办划龙舟竞赛,是江口渔村对外交流的一个重大联谊活动。一百多年来,只要是风调雨顺的年景,这样的活动都会上演。举办龙舟赛前,由渔村发出邀请,各地龙舟队聚集江口举办赛事。有趣的是大赛奖品并不丰厚,仅仅是为了夺得一个猪头,这也吸引来众多龙舟队,他们每队20名桨手、鼓手、舵手凝成一股绳,联合发力展雄威,让围观群众看得过瘾。

江口乡宣传统战委员廖黎宇说:“建设江口渔家文化展示馆,政府出资50多万元,这也为正在兴建的江口港区营造文化氛围,目前,柳州市正在江口修建6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60万吨的物流大港。”渔民梁兴旺风趣地说:“搞渔家文化展示,我们的鱼会更加好卖。”据悉,江口鱼是全柳州鱼价最贵的,但是柳州人不嫌贵,处在柳州半小时经济圈的江口,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游客认为在江口买到的才是正宗“河边鱼”……

江口渔村的古韵新曲正在和谐奏响!

新闻推荐

手机被盗走 事主仍在睡 民警抓获嫌疑人后赶去网吧将手机归还

通讯员杨飏记者范桢晚报讯“醒醒!你的手机被偷了,你发现没?”1月18日凌晨6时许,城中派出所民警来到西江路某网吧,叫醒正在睡觉...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