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处处逐“神鹿”

柳州晚报 2019-01-15 11:34 大字

□蒋杏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相关政府部门采取惠民措施,补贴于在柳州境内旅游的市民。受此邀请,我加入了此类跟团游,并首选了已经去过几次却依然留恋的神鹿之地。

鹿寨的山川河流,构成了无数如画美景,也有着神秘的传说。说是古时,天上的神仙择地圈养神鹿,便在广阔而绵绵不尽的大地看中了一处群山起伏、泉水幽深的地方,划下了一方之地,作养殖神鹿而用。由于这里草木旺盛,资源丰富,这鹿儿是愈养愈多,本来养鹿的园子也就越扩越大,竟成为了一个大寨子,于是,神仙便将此地方起名为:鹿寨。

进入鹿寨,先走进有着百多年历史的中渡古镇。低矮、错落有致的青砖小瓦房一下就带着游客们穿越至百年之前。透过一扇一米来高的雕花圆柱栓拦门,我看到了幽深的房院与过道,一砖一物,无不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屋前的空地上,三三两两的邻居们坐在小木凳上,聊着家常,晒着太阳,将那匆匆的时光慢慢地拉长。

洛河边上,几棵大榕树枝叶茂盛,遮天蔽日,树下的砖砌土灶上,几口大铁锅正冒着热气,久违的柴火烟味,顽皮地钻进了鼻腔里。躲过熏眼的烟雾,我看到了眼前的条案几张,上面摆放着待烹制的鸡鸭鱼肉与笋丝、干粉——这是镇上的人在办喜事呢!距离晚宴为时尚早,几位大厨各自在高高的座位上不紧不慢地用菜刀削着红糖,拍着蒜米。对面的一户人家在油锅里炸着黄黄爽爽的灯盏馍、糯米三角粽、芋头饺,争相购买的团友围了个水泄不通。曾经司空见惯的市井人生,如今让久居城市生活的人们视为罕见之事。

在中渡的码头处乘船而去,洛河青青的河水被游船激起了两道浪花。河岸旁,翠竹青青,如同垂帘。洛河的码头众多,人们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洗米洗菜,洗着宰杀后的鸡鸭。忽见到河面上不时飘过一朵朵洁白的小花,船员们主动介绍说:“因这洛河水质纯净,所以河中生长着许多这种海菜花。”还说,这里算是少的,往前走就更多了。果然,船越往前,那白色的花丛就越多。成片的花儿在船边飘飘而去,而码头上的一位妇人,就在那白色的花丛中洗着红红绿绿的衣衫,那场景简直就是一幅不可多见的画面。

下了船,便急忙寻到一丛海菜花细细地端详,花儿为单瓣,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花朵漂浮在清纯的水面上,随着水波轻轻地舞动着,巧笑倩兮。花儿下飘动着大片大片柔软叶片,似条条绿飘带。难怪有人形容海菜花为“水上精灵”,实在是名副其实。

冬日的大兆村里,“祥荷乡韵”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景象已在冬天的寒风冷雨中化身为颓枝败叶,可却另有着一番风味。那莲枝虽枯,却钢骨铮铮。那垂下的莲叶沉淀了往日的娇媚,与挺立笔直的莲杆在交流着曾经的熠熠风采,其情其景早就被历代诗人写就了一首首与哀伤无关的诗歌。

往前而行,是“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鹿寨乡间广种的皇菊早就闻名遐迩,而眼前的菊田却远比想象中的要壮观,一族族金黄色的菊花在枝头上绽开着菊瓣,让枝干已不堪重负,于是被一根根竹竿及细绳结成了网状支撑着。菊田一望无际,连接着极远的连绵起伏的巍巍群山,但今日的菊花已不仅作为观赏之雅事,还作为了花茶、菜肴,登上了饭店和家宴的大雅之堂。朵朵花儿结团迎宾,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于风中与花共舞,女士们留下了翩翩倩影;与花同乐,附身与它对语,收获了满身的淡淡菊花香味儿。

“骑水粉啰!”在鹿寨的店铺前,旅游团里鹿寨籍的本地人兴奋地叫着,并向大家介绍鹿寨知名的“柴火粉”:在粉店里,柴火土灶,洁白如玉的米浆在粉盘中团团一转,进入了冒着热气的蒸锅。不多时,便凝结成一张薄薄的粉皮,卷着鸡蛋、香菇肉末,做成了状条的卷粉;或将其切成细细的粉条,拌着番茄汁、花生、香葱、酸豆角,这就是鹿寨有名的柴火粉。鹿寨称“吃”为“骑”,在我看来,也是理有固然。人口中的两排白牙,与那马上之鞍是十分的相像,这柴火粉啊、美食啊、佳肴啊,入口时无不是从这“鞍”上跨过,不就是个“骑”吗?!

鹿寨的特色旅游街,更是一街的繁华,汇集了鹿寨当地自产的山珍果品、佳酿美酒,让团员们抢个不亦乐乎。一对健壮的鹿儿,头上张着美丽如冠的鹿角在安静地目送我们离去。

新闻推荐

40年后回访“探亲” 知青齐赞“娘家”发展变化大

当年插队知青与回乡知青相见,有说不完的话儿。通讯员赖建辉“这是我们一直牵挂的第二故乡,我们在这里度过青春最美好的时光...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