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不寂寞 青春吐芳华

柳州日报 2018-12-24 09:07 大字

近日,在柳州市鹿寨县与桂林市荔浦县交会处的大山里,一个道路项目的施工现场,活跃着一支骡子运输队。队伍中,几名“90后”小伙的身影特别显眼。

领队是一名彝族小伙,叫熊利军,1990年12月出生,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3个月前,他带领着6名工人和14匹骡子来到施工现场,用一匹匹骡子,将建筑用的水泥、沙子、石头等材料运送到机械运输到达不了的地方。 7人的队伍中,有4人是“90后”,他们在深山里绽放不一样的青春。

11月19日,记者到达施工现场时,熊利军和小伙伴们正在一处陡峭的边坡上忙碌着——用骡子把修建护坡的砖头送到200米的坡顶。“这种砖头一块大约30公斤,一匹骡子一次能驮8块。”熊利军说,这些骡子有两岁至10岁不等,一般都能驮250公斤左右,其中一匹年纪12岁的骡子“画眉”一次能驮450公斤左右。

熊利军和工友们给骡子的背上都装上砖头后,“画眉”带头开始向陡坡出发。孰料,在上到半坡上时,“画眉”突然翻倒。他们连忙上前卸掉马鞍,让“画眉”站起来,并从每匹骡子上卸下两块砖头,但走了两个回合,驼队行进依然非常吃力。熊利军说,可能是因为前一天晚上下雨,地面泥土松软,骡子负重走起来造成重心不稳。当天,他们放弃运输作业。然而骡子不干活,人可不能歇着,他们着手修复马道,让下次骡子爬坡时走得轻松一些。

11月24日晚,记者再次驱车来到工地旁的村庄时,已经是深夜11点。租用的民房里,熊利军和同岁的罗明依然围在火塘边,喝酒、唱歌,排解大山里的寂寞。

连日来,持续的晴好天气,驼队迎来了难得的作业时间。25日清晨5点多,天还没有亮,罗明起来喂骡子,众人7点准时出发前往工地。为抓住有利天气赶工期,他们把午饭带到工地上,简单用餐后继续干活。

“我之前也一直在这样的工地上做工,同样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熊利军说,3年前,他返回家乡,开始带着家里的6匹马和骡子走南闯北。在崇山峻岭的道路工程施工现场,他发现“马帮”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可以派上大用场。3年间,他的驮队已经发展成13匹骡子,还雇了几名工人帮忙,他每月纯收入2万元左右,成为家里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他笑着说:“虽然工作还是那么辛苦,但生活却越来越有奔头了,去年二女儿出生,今年家里还盖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据了解,近两年来,在他带领下,家乡已有50多名“90后”小伙从事“马帮”运输工作。

本报记者 黎寒池陈健明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为伟大的祖国点赞!

日报消息(记者陈健明、覃科)昨天上午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柳州市各界干部群众积极收听收看,柳江南...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