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渡为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柳州日报 2018-08-26 10:44 大字

现居住在柳州市区里的居民,早就习惯了许多跨江大桥带来的交通便利的生活。那些供行人来往两岸的小渡口、能乘坐几十人的小渡船、湿漉漉的河边小路,还有能容纳多辆汽车的钢铁大渡船、车渡码头,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

实际上,柳州人与渡口打交道的日子,才过去了不到30年。

跨江大桥改变城市“慢生活”

今年73岁的沈培光,是1998年出版的《柳州市交通志》的主编,他对三门江车渡码头印象特别深刻。沈培光告诉记者:“以前,开车去桂林市、鹿寨县,要经过三门江车渡码头。那可真是不容易,繁忙时排队都要花2个多小时。”

过河靠渡船,从市区到雒容来回6小时的“慢生活”,从1992年起发生了变化——静兰大桥通车了。

静兰大桥位于三门江渡口下游约6公里的静兰村。1992年通车时,静兰大桥又被称为静兰公路大桥,桥面16.5米宽。尽管其车行道净宽只有9米,但从此,柳州市区通往桂林市、鹿寨县有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大桥通车的次年,桂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静兰大桥通车的那几年,过往车辆不算多。后来桂柳高速开通了,古亭山、阳和片区快速发展,静兰大桥的车流量越来越大,大桥的通行能力不足,需要改建。”沈培光说。

四座大桥连接“工业乐园”

2008年,静兰大桥改建工程完工,大桥通车。静兰大桥改建工程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桥梁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大桥桥长608米,宽31米,双向6车道,桥型为矮塔单面索斜拉桥,成为连接柳州“一心两城”的重要节点。

这样大规模的桥梁改建工程并不容易。参与了静兰大桥改建工程的市城建集团桥梁部经理何奇钦告诉记者:“原来的桥面宽16.5米,要改建成31米宽,桥的荷载几乎是成倍增加,于是要处理原来桥底的软地基、加宽加高桥墩。不过最困难的还是拆除旧桥。静兰大桥的旧桥是拱桥,拆除过程必须严格实行平衡卸载,否则会造成受力不均、损坏桥墩,进而造成多米诺骨牌样的坍塌。这样的桥梁改建工程,比建新桥还要难一些。”

到了现在,静兰大桥与三门江大桥、阳和大桥一起,把市区和阳和工业新区、柳东新区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柳州“东扩”的主干道。2018年,柳东新区还将有一座连通市区的大桥通车,那就是官塘大桥。

改渡为桥盘活了整个柳东片区,同样改渡为桥的例子在市区中比比皆是:原来的南北车渡码头,变成了柳江大桥;原来的黄村渡口旁边有了壶西大桥;现在依旧繁忙的鹧鸪江码头旁,是美丽如虹的鹧鸪江大桥;原来窑埠码头附近是文惠桥与文昌大桥……

从渡到桥,再从桥到渡,柳江两岸建起了新的码头,那里通行的水上公交和各式游船,带着人们畅游柳江,领略柳江之美、感受柳州之美。

本报记者 侯静雯唐小玉

(本系列报道完)

新闻推荐

“8·20”重大案件 嫌疑人黄日朝被批捕

记者付华周晚报讯昨日,市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消息称,该院已于当日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两项罪名,对“...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