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又养蚕 脱贫有门路 鹿寨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推广好项目,帮助残疾人致富
黄长生(右)在指导蚕农培育小蚕
柳州市阳光助残 扶贫基地项目系列报道
“今年可以过个好年咯!”11月初,鹿寨县黄冕镇石门村的潘维刚,刚刚将今年最后一批蚕茧卖完。“蚕茧能卖到29块钱一斤,单是今年下半年,我养了6张蚕,就挣了2万多块呢!”今年66岁的潘维刚由于患有骨质增生导致行动不便,加之年事已高,只能在家一边干些轻活,一边照顾年迈的老母亲。
去年6月,潘维刚得到鹿寨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的扶持,开始饲养三龄蚕。半个月收茧之后,蚕茧卖出了好价钱,减轻了家中的负担。
种桑养蚕促进脱贫致富
像潘维刚一样,鹿寨县每年都有100户贫困残疾户通过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获得收益。据鹿寨县残联负责人介绍,鹿寨县目前有桑园约18万亩,全县养蚕5.2万户,桑蚕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 “黄长生养蚕有技术、有收益,平时也很热心帮助村民,我们便找他开展阳光助残扶贫项目。” 2016年5月29日,鹿寨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鹿寨县长生桑蚕饲养专业合作社基地挂牌成立了。
据了解,鹿寨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是一个辐射带动型扶贫基地。按照要求,该基地每年为11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价值1300元以上的小蚕、化肥等生产物料,并免费提供种桑养蚕技术培训服务,让残疾人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自主创业。
2017年,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共向111名残疾人发放了5批三龄蚕,并免费提供技术、生产物料等扶持。经调查,受助残疾人通过基地项目,每户年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基地扶贫效果显著,残疾人对项目的满意度达97.8%。
蚕茧价格上涨 养蚕副业变主业
鹿寨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负责人黄长生今年57岁,从事种桑养蚕工作已有32年时间。
从1985年开始,黄长生便在家乡一边务农一边养蚕。“那时候蚕茧很便宜,一斤才三四块钱,只能当做副业将蚕茧卖给供销社。”1989年,黄长生来到玉林学习养猪技术,好学的他还顺道学习了养蚕技术。学成回家后,他养过猪,卖过农机配件,当过农药推广员,可一直没中断自己的养蚕副业。
黄长生的养蚕副业持续到2006年,当时黄冕镇上的蚕茧价格已经上升到八九块钱一斤,他便打算将养蚕作为主业来发展。于是,黄长生在乡下租了十几亩地种植桑树,利用在玉林学到的保湿防干育小蚕技术,第一批饲养的40张小蚕卖得了好价钱。
看到黄长生养蚕有技术、有收益,不少村民上门请教养蚕门道。在聊天中黄长生得知,村民多数是自己买了蚕种回家养,蚕种选择不好,容易导致“小蚕难护理、大蚕没收获”的情况发生。
“老黄培育出来的小蚕好,要不,我们直接从他这买小蚕回家养吧!”有村民提议。于是,2007年,黄长生建立了一个小蚕共育基地,将培育好的三龄蚕出售给村民。仅两年时间,黄长生的养蚕事业越做越大,种植桑树的面积也由之前的十几亩变成了60亩,他成了村里的“养蚕达人”。
带动乡亲致富 成就桑蚕产业
2013年6月,黄长生登记注册鹿寨县长生桑蚕饲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蚕农进行养蚕培训。为了将桑蚕产业做强做优,黄长生加大养蚕科技应用力度,推广“轨道喂蚕”“熟蚕全自动上蔟”,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养蚕成本。“蚕农不用走路,不用捧桑叶,只需要坐在车子上沿着轨道一路将桑叶撒过去,省时省力。”黄长生笑着说,“30多年前,一张蚕仅有30斤的收益,如今,一张蚕有100多斤的收益,种桑养蚕真的让我们发家致富了!”(糖糖)
(本系列文章完)
新闻推荐
韦振帅看望女儿伊能静在微博上发起爱心号召○○记者范桢“1岁10个月大的小琳萱,你本来一直昏迷,家人都快放弃了,但米粒妈妈看到你,联系上家人的那天,你奇迹似的张开了眼睛……”20日,伊能静在微博上发...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