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十八湾·洛维湾

柳州晚报 2020-11-08 11:38 大字

犁头状的洛维湾,南柳高速穿湾而过。洛维村俯瞰

□刘丽虹 谢大成 韦志媛 文/图

柳江流到阳和湾对面时,形成了一个犁头状的三角形河湾,因河湾上有洛维上、中、底村,亦被称为“洛维湾”。

为什么洛维湾会有洛维村呢?洛维村里一些80岁以上的老人知道洛维村来历的传说。相传乾隆年间,广东客家的梁姓兄弟梁洛、梁维沿珠江逆流而上到柳江一带做生意。船到柳江一个尖角形的河湾,兄弟俩上湾察看,发现这个河湾土地肥沃,还有一个水潭不断地有水冒出,且没什么人居住。想起广东一带人口众多,可种植土地逐年减少,便萌生了在这个河湾开垦种植的念头。兄弟俩在此住了一段时间,开垦出一片土地,有时还将从广东带来的货物拿到附近出售,换取一些日用品。他们感觉在湾上生活也不错,就想托人带信回广东老家,让家人一起来此生活。由于不知道这个河湾叫什么名字,写信时就以兄弟俩的名字“洛”“维”称此河湾。梁氏兄弟的家人逐步来到洛维并在附近做生意,顾客问他们是哪里的,梁氏家人就说是柳江边“洛维”的。

不久,住在洛维叶山和高望山附近的本地壮人才知道有外地人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洛维扎根了。但他们认为壮人是最早在这一带定居的,后来的梁氏家人占了壮族人的土地,于是这里械斗不断。原本梁氏一族离乡背井是想找一方净土生活,没想到会与本地壮人产生矛盾,本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想法,便离开洛维迁到其他地方。虽然梁氏一家离开了,但附近的人已习惯将这个河湾称作洛维,并沿用至今。梁氏兄弟离开洛维了,壮人就在梁氏开垦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后又有其他外地人在洛维河湾定居经商,并与本地壮人通婚。此后,汉人与壮人的矛盾少了,洛维人越来越多了。

当然,“洛维”的起源只是个传说。现居住在洛维中村的汉族陈氏在嘉庆年间就来到了洛维。

陈炳坤出生于1950年,他说目前洛维陈氏应该有九到十代人,以20年一代人推算,他们祖先来到柳州至少有200年以上,因为他们的祖先安葬在红花水电站附近,墓碑所刻文字是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从福建到柳州。陈炳坤前两年还清理了一个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的用于固定船只的大铁锚,他从记事起就知道曾祖父那一辈都不使船了,这铁锚有可能是祖先从水路来柳州时留下的。陈炳坤细数了一下前辈,与壮人通婚的不少。这也不怪,洛维当年地处偏僻,是壮族人聚集地,汉人要想在当地安居乐业,与当地人通婚是好办法之一。

洛维上村的罗阿姨,出生于1940年,清朝末年从广东一带到柳州。罗阿姨家中五代同堂的照片,印证了罗氏到洛维已有百年以上。

据《柳州地名志》记载,洛维上村于1929年始建,与附近其他村相比,建村最早,且建在各村上部,故名。洛维中村1940年始建,系从上村分出,就叫中村。1956年7月,当时的柳江县将立冲乡一部分(洛维片)划给柳州市,成立洛维园艺场。1999年,农工商联合公司、大桥园艺场、洛维园艺场合并组建柳州农工商有限责任公司。

洛维湾上最具代表性的是碧芙蓉景区,因洛维山如出水芙蓉般立于环山湖中而得名。碧芙蓉景区原为自然山水,1992年修整成公园。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园区布局精巧别致,园中洛维山上有猴群。洛维湾上的洪淋潭是洛维村较大的水潭之一,因水深,民间传说水深则藏龙,所以洪淋潭又叫龙潭。

新闻推荐

柳州市核酸检测能力 可达每日近2万人份

日报消息(记者宋美玲、实习生郭晨晨)“截至9月底,全市最大核酸检测能力为每日近2万人份。”11月3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三季...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