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忘春耕 坚决守护“菜篮子” 广西农村春耕生产见闻 新华社记者 陈一帆 何伟 胡佳丽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成团村金磊屯连续下了好几天雨,终于迎来了晴天,5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村民一大早便来到田地里收割西芹。中午过后,他们要给刚收割完西芹的土地撒生石灰增肥消毒,为接下来的种植作准备。
“附近超市有需求,我们每天都要保持供应。”村民朱平生说,除了供应超市,他们每天要收割约5000斤西芹卖给当地批发商。
这一批60多亩的西芹是去年国庆节时种下的,从1月份开始收割,目前还剩20多亩地没收割完。在收割完芹菜的土地上,部分已经种下了西红柿的幼苗,还有的等着翻土。“春天种西红柿和空心菜,秋天种西芹,两年来都是这样更替的。”朱平生说,2018年,他和亲戚租了43亩土地用于蔬菜种植,因为收成不错,陆陆续续又扩租到80亩。
“到了西红柿收成的时候,疫情也该过去了,到时候销量一定没问题。”朱平生说。
立春之后,因疫情沉寂许久的小镇乡村在有序的春耕备耕中复苏。在位于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山梓村的福成现代果蔬扶贫产业园内,一边是抢抓农时的种植现场,一边是硕果累累的丰收图景。
在产业园的育苗大棚中,村民蔡健莲“全副武装”,正忙着管护西红柿苗。“每天干活前都先量体温,按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干活也不扎堆。”蔡健莲说,产业园按规定制定了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进入大棚。
眼下,大棚内的西红柿、圣女果、尖椒、南瓜等果蔬正值丰收。在参与了3个大棚的西红柿种植后,蔡健莲又将参与其他果蔬的采摘。“这段时间每天可以采摘1万斤以上果蔬,除在本地供应外,还销售到长沙等外地市场。”销售经理李友柱说,循环种植的产业园一年四季都在丰收。
走在滨海城市的乡村田野上,村民们戴口罩在田地里、产业园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蔡健莲每天7点半来上工,按时按点上满8个小时,这样的“上班族”生活让她很有成就感。
“能在家门口干活很轻松,每天能拿到130元的工钱,我要存一笔钱,等疫情结束后买些新衣服。”蔡健莲对疫情结束后的生活充满憧憬。
八桂大地上,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正在乡村田野间徐徐展开。广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西今年春种旱地作物840.21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13.06万亩,旱粮作物100.39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31.51万亩。广西农用物资储备均超六成,截至2月14日,已调备早稻杂交稻种1131.87万公斤,占需用量的65.16%;春玉米杂交种778.73万公斤,占需用量的80.56%;氮磷钾肥220.71万吨,占需用量的69.36%。
(新华社南宁2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2月8日起,柳江区穿山镇广大党员及群众积极捐款,短短两天时间,就有80多名党员、群众共捐款1.5...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