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记者”: 责任在肩 何惧路远

柳州晚报 2019-11-08 18:17 大字

在乡村采访。

记者 阎翔

站在融媒体转型时代浪潮的最前沿,我有幸成为一名农业农村线的乡土记者。

远离城市的高楼大厦,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青山和田埂……接到这条线的时候,我内心充满着未知和困惑。与农田水利有关的线索,大多只有在乡镇里才能挖掘到,刚开始跑线的前半年,我有过骑着一辆电动车从市区疾行40公里到柳江区成团镇、里高镇采访种养业的经历,也有过仅靠一辆单车沿着呼北线花两小时骑到柳城县边境采访洪涝后受损农田的体验,“跑最远的路,写最土的稿”是我对乡土记者的第一印象。

2018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无疑成为时下新闻值最高的热点话题,它全方面部署了“三农”工作。那时,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时代关键词”第一次让我找到了农业农村应该报道的方向,在反复阅读乡村振兴战略全文、浏览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稿件后,我开始尝试不断寻找素材,在采访和写作中往这方面延伸。当年年中时,我抓到了柳州市土地改良的线索,结合当下国家提倡“化肥零增长”的时政热点,在领导以及编辑的指导下,撰写成文并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作品一等奖。这让我坚定了信心:勤思考、肯潜心、多迈腿是写得出好新闻的。

在不断的采访中,我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有农业企业老板、合作社社长,也有普通的村干部、农民,他们朴实、务实,深耕农业农村工作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渐渐地,我从一名对新闻懵懵懂懂的初学者,到学习使用单反摄影、磨炼文字写作;从绕着市区周边的乡镇找新闻,到北部的融水、三江、融安三县深山中也留下我的身影。参加工作到现在,乡村成为了我的主场,在两年时间里,我参与了“全国党报践行四力走边疆”活动,参与了3次“脱贫攻坚·网媒聚力”活动,通过一条条“走转改”、脱贫先锋的文章,宣传了柳州脱贫攻坚的成绩,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情谊。

如今,融媒体时代给一线记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转型发展不仅要求记者要会拍图会动笔,还要摄像、出镜、直播样样精通。因此我学会了无人机拍摄、短视频剪辑,在采访中完成文字采写和图片拍摄的同时,开始尝试拍摄和制作小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柳州乡村的美全方位、更好地展示出来。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梦为马,不负芳华。在融媒体时代下,我坚信只有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运用思维武装自己,不断学习,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新闻。

新闻推荐

龙江田园迎丰收

←↓昨日无人机拍摄的龙江村丰收的稻田。记者黎寒池连日来,天气持续晴好,鱼峰区里雍镇龙江村种植的5000多亩晚稻迎来大丰收...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