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带乡风 弘扬真善美 从柳江区甘社屯韦建廷家三代人的文化生活看美丽乡村建设

柳州日报 2019-03-26 09:45 大字

村道两旁的墙上挂满了颂扬梨花、乡村生活的诗,大部分出自韦晓燕之手。

“山歌唱晚横归牧,相唤渔翁白发樵。”走进柳江区里高镇保仁村甘社屯,村道两旁的墙上挂满了颂扬梨花、乡村生活的诗,配上清新自然的喷绘板装饰,浓浓的诗情画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诗篇成了“美丽柳州·幸福乡村”花为媒(柳江梨花篇)活动中的一景,使游客纷纷驻足欣赏。

只要在村里多走几步就会发现,这些诗大部分出自韦晓燕之手。韦晓燕是土生土长的甘社屯人,由于自幼受崇尚艺术的家风熏陶,高中便开始书画创作,其国画、诗歌、书法作品经常在比赛中获奖。此次花为媒活动举办前,乡村办的干部向群众征求创意,韦晓燕主动召集了一批文联、美协、楹联学会的朋友出谋划策,并征集到了80多首展示梨花之美、幸福乡村的诗歌。

在甘社屯问起韦晓燕,村民们都直竖大拇指:“他们一家人个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原来,韦晓燕的父亲韦建廷曾在三都中心小学任副校长,身为基层教师,他不仅要教语文、数学,还教音乐、美术等课程,知识面较广。上世纪50年代,村里条件艰苦,书籍匮乏,韦家四兄弟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接触到了文化艺术。

韦家老大韦茂幼时跟着父亲去学校,看到校园里用粉笔画的黑板报,就把墙上的粉刮下收集起来,自己涂涂画画。父亲教授音乐课的简谱,也被韦茂拿去研究如何打拍子。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为了让韦茂有地方学习,韦建廷特意搭了一个小木楼,里面摆上一张木桌子,那是韦茂和村里的青年人最早的“文化中心”。由于痴迷于书法、绘画,韦茂常常揣着小本子在村里画素描,趁着放牛的间隙画乡村风景,也给村里的爷爷奶奶画像。

老二韦晓燕爱上艺术也是受父亲和大哥的影响。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带着他去山上砍柴,山上景色秀美,烟雨迷蒙 ,父亲随口吟唱起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段经历在韦晓燕的心里撒下了种子,从此他爱上了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靠着自己勤学拜师,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后来,韦晓燕的女儿也喜欢上了画画,他鼓励女儿培养兴趣,向各大刊物投稿,如今女儿也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毕业,作品获2017年第十一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老三韦保丞和老四韦炫丞受大哥影响,热爱音乐。韦保丞如今在澳大利亚教授中文,曾参加中国好声音澳洲站获得第七名。他还为古诗谱曲演唱,帮助海外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韦炫丞也凭借歌唱实力在工作单位获得不少奖项。韦炫丞说,有一年春节,他们兄弟几个突发奇想,说既然各有所长,可以在村里组织一台春节晚会。没想到,第二天韦家兄弟要搞春晚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纷纷奔走相告,相约去看晚会。结果,不经意的玩笑变成了认真筹备的晚会,几兄弟不仅亲自上阵,还带上各自的孩子上台表演。韦炫丞说:“当天很多人来围观,搞得我们都很紧张。但这也说明我们的乡村其实对文艺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

韦家兄弟慢慢有了名气,不仅前来交流、学艺的人多了,村里的文明之风也刮了起来。韦晓燕说,花为媒活动的开幕式上,大哥韦茂组织了6个文艺节目,有壮语原创歌曲演唱、石头琴演奏等表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受韦茂影响,村里现在有了4支广场舞队伍,参加文艺活动十分活跃。此外,村里还有了灯光篮球场等设施,道路也加宽了,硬件设施变好了。“硬件跟上了,思想要提升。”韦晓燕表示,由于村里人喜欢大哥韦茂,也看重他们一家“有才华”,平时他们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劝阻,大家也都乐意接受。“往后,我们计划组织村民订立一些村规民约,给大家做好思想工作,争取把我们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田园生活。”

本报见习记者 谢耘/文

记者 覃科/图

新闻推荐

柳江区中医医院将整体搬迁 新院病床数比老院增加一倍

今报柳州讯(记者罗素玲)作为柳州市2019年城市建设计划大健康项目的柳江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初步设计方...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