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留乡愁 村民自治美家园
什么样的乡村称得上美丽乡村?答案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民自治,可持续发展,不可逆转。1月20日,记者走进柳江区百朋镇高田屯,一条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静谧和谐,古屋掩映在翠竹和荷海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刚走进高田屯,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房前屋后让记者眼前一亮。“我们这虽然没有规划设计、没有政府投入,但村民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共同创造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高田屯村民小组长覃典标说。
覃典标告诉记者,屯里的村民看见周边的村屯一天一天变美,很羡慕,于是自发行动起来,发扬“三无四有”精神(无吸毒、无犯罪、无贫困,有自治、有产业、有乡愁、有发展), 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个部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要求,在村里开展人居环境“三清一改”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的农耕用具、断瓦、残石及日常家居生活器具,对村屯进行装扮,把“垃圾”变废为宝。
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变环境,更要让村民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陶冶心灵,改变生活陋习,把群众的热情拧成一股绳,形成“美丽村屯自己建,常态美丽不逆转”的氛围。为此,高田屯倡导契约精神,屯里召开村民大会,与全屯92户签订“门前三包”环保契约,做到有“约”必依,让契约书约束每一个村民的行为。
据柳江区委办副主任、区乡村办主任孙梅林介绍,经高田屯村民理事会讨论通过,村屯环境整治要求从“门前三包”做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让签约的村民自行管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并定期督查考评,实现高田屯美丽乡村建设从清洁到生态,从宜居到幸福的新跨越。“现在村民已经把墙上的契约文字变成了自己的思想,融进了保护环境的自主意识中。”
光改善村屯环境还不够,要想村民真正幸福起来,还要建立屯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高田屯村民利用一村一品的优势,种植优良的莲藕、慈姑、甘蔗,不仅提高村屯生活品质,也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仅玉藕产业人均年纯收入就达3500元。
高田屯村民在发展“一村一品”的同时,计划将对本屯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依托百朋镇荷塘月色景区万亩藕海的观赏季节,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寻找一种能适合本地实际,能留住旅客的产业来发展,延长百朋镇单纯只能看荷花的旅游产业链,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发展战略。
钱袋子鼓了,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高田屯80岁以上老人约有40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5人,其中一人102岁。高田屯还有村医2名,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遇到村民有病痛,电话随叫随到。
为保留住乡愁和村史,展示优秀农耕文化和本村的文化底蕴,高田屯村民自发组织筹建了一个村史文化展示馆。展馆设在村民借让的祖屋里,馆中藏品达100多件,在馆内可以听上一整天的摆古。每件藏品都是高田屯村民自发捐献,藏品有农具、家具、玩具、古董、生活用品等类别。
在外工作的干部心系家乡,返乡召集和动员村民,努力挖掘本村优势推动乡村建设,使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人们展示高田屯的幸福感。村民们用淳厚朴实、善良豁达的精神,描绘着美丽乡村的愿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文鑫豪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1月18日,拉堡镇中心校举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展示汇报暨戏曲进校园迎新年文艺汇演,节目展示了该校少年宫项目开展以来师生...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