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席夫妇:编织美好生活

柳州日报 2018-07-25 09:26 大字

7月23日,大暑,闷热。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柳江区百朋镇里团村六羊屯。村民覃兆台夫妇一大早便开始忙开了:在一台木质的手工织席机前,妻子韦美算坐右侧,用一根带有凹槽的竹竿夹着席草,穿过麻线组成的空间递了过去;丈夫覃兆台坐在前方用席筘夯实。你送我压之间,两人配合默契。

几十年的光阴,夫妇俩除了种地,大部分时间都在织席机前度过。勤劳创造美好生活。如今,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大儿子大学毕业已在南宁工作,小儿子刚考上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前些日子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覃兆台儿时起就跟父亲学织草席。掐指一算,已跟草席打了40多年的交道。2016年,他被评为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夫唱妇随。自打嫁进覃家,韦美算便成了丈夫的好帮手。

“织草席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就连这台织席机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覃兆台说,以前,全村家家户户以做草席为生,如今做草席的只有三四十户。

物以稀为贵。在机械化运转的今天,手工编织的草席不胜在数量,而胜在质量过硬。光滑紧致,结实耐用,一张席子至少可以用五年,睡上去不会有被扎的感觉。这些特点使其销路不愁,往往一做出来就有人上门收购,有的买家甚至提前下订单。

覃兆台在房前种植了1.8亩的席草。微风拂过,草香入鼻。每年2月种草,9月收割。收割后还要挑拣、剥草、晾晒,然后捆起来。

“编草席很简单,两三天就能学会。”覃兆台在织席机前一边熟练操作,一边给记者介绍制作的工序。别看这一张小小的席子,前前后后要经过收割、晾晒、浸水软化、穿麻线、插草、压筘等十几道工序,大多数环节仍以手工为主。以编织1.5米宽的草席为例,大概需要4.5公斤的席草和0.5公斤麻线。以麻线为经,以草为纬,需要118条“经”和2500多条根“纬”。一张席子至少要织4个小时。

新草席织完后,还要将其晾干,再用双手用力推实,使其更加密实紧致。最后将边上的麻线编牢,才算大功告成。

覃兆台说,1.8米宽的草席目前批发价格在240元至250元之间,1.5米宽的草席批发价格在140元至150元之间。一年最多能卖出一百二三十张,少时有四五十张。草席收入占家庭经济来源的三分之一。

夫妇俩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一张张草席却承载了很多幸福和梦想。如今,他们又有了新动力,在空闲时间多织点草席,好多卖点钱,到时给儿子攒个首付,在城市安个家。

本报记者 李华 黎寒池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日报消息(记者江宏坤,通讯员刘斌、姚森友)抓住撤县设区的机遇,柳江区迎来了改革发展新局面:2017年,多项经济指标排在广西各县区...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