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蔗”里有 甜蜜事业“奏凯歌” 记者走进柳城县冲脉镇看甘蔗“挑”起脱贫致富大担子

柳州晚报 2020-06-27 17:33 大字

从观景台上可以一览“蔗海”景色桂柳05136良种蔗▲“蔗奏凯歌”现代糖业核心示范区位于柳城县冲脉镇。▲村民韦有忠穿梭在甘蔗地里。▲在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主任韦海华(右一)介绍桂柳05136良种蔗的优势。

记者 韦斯敏 黄蕊

千亩蔗田,碧浪翻滚。6月22日,“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柳城县冲脉镇指挥村,这里的甘蔗田地块特别大,间隙却特别规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冲脉镇指挥村是柳城县“蔗奏凯歌”现代糖业核心示范区所在地,自2014年甘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建设以来,“双高”区域已覆盖冲脉镇92.5%村屯,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并延伸至蔗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把农民自有土地化零为整,将小块变大块,建成前平均每户农户有22块小地块,建成后每户拥有2至3块大地块,每块面积都达到了10多亩。”柳城县冲脉镇镇长彭建宁介绍,2014年,冲脉镇开始整合指挥村的土地资源,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的农田进行重新划分。原来纵横交错的田垄与硬化地块被打破,重新整合成为一整块可以种植甘蔗的大面积农田。

化零为整后,指挥村的可耕种面积增加了将近10%。65岁的村民韦保平就是该举措的受益者。

“以前田地和田地之间隔得远,给甘蔗浇水、施肥都要跑好几趟,化零为整后,我现在一个人种20亩地没问题。”韦保平说,冲脉镇政府经常组织他们集中培训,还有专家到田头直接指导技术,现在他靠种甘蔗能实现每年6万元至7万元的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一根甘蔗,不仅上连农户,还能下连企业,挑起脱贫致富大担子。

韦光安是柳城县冲脉镇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因为道路通了,田地整合了,他与社员一起购置了10台甘蔗收割机和20台大功率拖拉机,为蔗农提供甘蔗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蔗农韦爱元深深感受到了机械化的便利,她说:“以前用牛和人工犁地,现在用拖拉机给田地开行,孔扎得深,甘蔗能吸到更多水分,一株甘蔗能从原来的3根长到现在的8根。”2018年,韦爱元一家通过参与“双高”区域甘蔗种植,成功实现脱贫。

柳城县糖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凝告诉记者,目前柳城县53万亩蔗田中,95%的面积种植桂柳05136蔗苗。仅2019年,全县蔗农因为推广“双高”所增加的收益达到1.2亿元,惠及3695户贫困户。

目前,柳城县已经划出40.25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以确保甘蔗种植面积。下一步,还将稳步推进糖业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培育创新优良品种,推进高标准蔗田建设,努力争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三赢局面。

新闻推荐

四名热心路人紧紧扯住寻短女子 事发柳州市文惠桥上,民警赶来合力将女子救下

今报柳州讯(记者钟华通讯员龙飞良)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左右,在柳州市文惠桥中段,一名女子翻越大桥栏杆要跳桥。路过市民见状,赶...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