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不孤单 信念续传递 记六塘镇曾经是贫困户的帮扶干部廖静文
对于廖静文来说,她与扶贫的缘分不浅,她曾经是贫困户,如今她是帮扶人,在这身份的转变中,她更深切地懂得精准脱贫的意义。她说,这改变的不仅是贫困户的生活,还是一场把这么多人凝聚到一起的接力赛,传递的是共奔小康的坚定信念,传递的是亲如一家的爱。
是贫困户 收获力量
廖静文家住柳城县六塘镇三界村松柏屯,一家四口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爸爸种甘蔗和养蚕,一家人虽不富裕,但也和睦幸福。“爸爸很勤劳,但是要供我和妹妹两个人上学,负担还是太重了。”廖静文说,因学致贫,2015年她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是扶贫的政策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帮了她家一把。当时廖静文正就读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妹妹在上高中,两人都获得了一等助学金。2017年妹妹上大学,还获得了雨露计划补助5000元。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两姐妹能安安心心地上学。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帮扶联系人的到来,也让廖静文感受到扶贫的温暖。梁宇,当时是六塘镇的党委书记。第一次见到梁宇是春节时,廖静文放假在家,只见一个高高大大的汉子拿着米油进来,笑容满面很是亲切,虽说是镇里的领导,却完全没有架子,主动加她的微信,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随着去的次数多了,梁宇与廖静文一家越来越熟络。
最让廖静文感动的是,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17年5月,因肾结石和脑血管堵塞,一次要动两场手术,巨额的医药费和亲人前途未知的恐惧,让廖静文惶恐不安。梁宇也时刻关心着这个家庭,他一直通过电话关注着事情的动态,并告知廖静文,“不要担心医药费,只要是政策规定享有的,我都会帮你们申请,不要怕,你们并不孤单。”
廖静文说,一开始知道扶贫,完全是懵的,现在说起扶贫,只剩下感谢。如今廖静文家的情况也越来越好,2016年顺利脱贫。“我觉得我们收获很多,总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只有去帮助更多的人,我才能报恩。”
是帮扶人 传递温暖
2018年,大学毕业的廖静文没有留在城市,而是选择回到家乡,通过双选,成为六塘镇国土所的一名职工。2019年7月,她被抽调到镇扶贫办,成为扶贫信息员。这让廖静文能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扶贫。
在工作中,廖静文主要负责扶贫项目和三界贫困村的信息录入。要准确录入项目的信息,廖静文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熟悉,看资料、请教相关负责人、实地查看、熟悉录入系统的操作流程……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廖静文越发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精准脱贫,首先信息要精准,无论是贫困户的信息,还是项目库的信息,不精准,操作起来就有误,信息精准了,事情才能做对。”
一来就挑重担,廖静文心里有点慌,是梁宇给了她鼓励和帮助,“他会教我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对于职场新人来讲,这种帮助真的很暖心,即使他调到县里工作了,他还经常关心我。”收获了力量的廖静文心里憋着一股劲,想要尽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同在镇扶贫办的梁珊华很喜欢这个踏实肯干的妹子,“为了把这些信息录好,小廖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老手,真的很能干。”
除了担任扶贫信息员,廖静文也有两户挂钩的贫困户,其中一户也有两个上学的女儿,今年刚高考完。因为都是年轻人,交流起来更顺畅,廖静文通过自己的经验,给小姑娘提供不少职业规划的建议,小姑娘也不时问候姐姐,聊聊心里话。廖静文说:“看到他们就想起我家,我要把梁宇书记教会我的东西,回报给他们。”
廖静文的爸爸知道女儿现在也成为帮扶干部,乐呵呵直点头说:“好啊,好啊,能为我们农民做服务,这个书没有白读!”
本报通讯员陈圆媛
新闻推荐
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8%,是该县贫困户最多的贫困村。2018年,蒋作芳第一个向组织递交申请,从柳州市委政法委...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