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免费来“充电” 山里山外寻“活路” “走进柳城深度贫困村”系列报道之三
10月16日,柳城县鸡公山易地扶贫安置点,从深度贫困村——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垌村搬到这里居住的韦国堂正在学习挖掘机操作技术,和他一起参加这次免费培训的还有同村的潘善油和潘善强。
这已是柳城县第四次在鸡公山安置点开展这样的培训了,上一期是叉车培训。韦国堂说,当时自己在外打工,错过了叉车培训,所以这次回家听说有挖掘机培训,他立马就报名了:“如果拿到这个证,出去找工作也会容易些。”韦国堂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而他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开支就靠妻子在小区里的“微车间”打工赚取,生活压力很大。了解到挖掘机手月工资比一般企业工人要高,他学习起来格外认真努力,好持证上岗担起家庭重担。
针对深度贫困村不少村民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职业技能,外出务工没有竞争力的现状,柳城县将脱贫攻坚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有能力、有意愿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或创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韦国堂等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截至9月底,柳城县今年已开展技能培训29期、贫困户就业创业引导培训22期,以及贫困户叉车培训3期和挖掘机培训1期。
除此之外,通过强化就业创业帮扶,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宣传,柳城县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自主创业,并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就业脱贫。今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7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安置10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置20人。从大岩垌村搬到鸡公山安置点的莫恩权就是安置到沙埔镇计生站担任门卫的。自今年2月工作后,他每个月都有2300元的稳定收入。“我母亲80多岁,自己也有养老金,加上这笔收入,我们家的生活基本没问题了。”谈到现在的生活,莫恩权很满足。
为实现深度贫困村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柳城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引来老板在鸡公山安置点和龙美安置点开办了2个“微车间”,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多措并举之下,不断改善的就业环境激发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不少村民认清了这一点,改变了以往“等靠要”思想,或外出打工,或主动发展种养业以加快脱贫致富。“我们村4000多号人,至少有四分之一外出打工!”汶炉村党支部书记廖双欢介绍说。而在大岩垌村,全村30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也纷纷走出大山,加入了这支奋斗的队伍。
从山里到山外,深度贫困村的脱贫路正越走越宽。
本报通讯员雷昕
(本系列报道完)
新闻推荐
现场作画车间采风合影留念桑园碧波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柳城县文联迅速行动,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扎实...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