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样的绿 叫人生死相许 记柳城县马山镇种蔗达人韦水秀
韦水秀最喜欢待在自家茂盛的蔗林中,她觉得与蔗为伴是一种幸福。
“这是一种怎样的绿,直叫人生死相许;朝朝暮暮相伴,心心念念相依……”
她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这首描写乡村蔗林特色的抒情诗,展示了她对种蔗的感情;她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却苦心钻研种蔗技术,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她种出来的甘蔗,亩产量可达9吨,比普通种蔗人的亩产3至5吨翻了一番。她是谁?她种蔗有何秘诀?
A“土地是我根,蔗林是我家”
“阿秀,你的甘蔗怎么种得这么好,能不能教我?”“阿秀,秋种甘蔗准备开始了,我们来求你给点好蔗种。”“阿秀……”8月5日,在柳城县马山镇横山村一片茂盛的蔗林中,柳城糖厂和凤山糖厂农务科负责人在用卷尺丈量甘蔗的高度和直径后,都为甘蔗的长势惊叹不已。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只为向心目中的种蔗达人取经。
“我这里的甘蔗之所以长得好、产量高,不是因为甘蔗种好,也不是因为管理好,而是因为全程机械化的模式好。”在每株高达3米的蔗林中,众人口中的“阿秀”头戴草帽,个头不高的她自如穿行在蔗林中,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自己的种蔗诀窍。
阿秀名叫韦水秀,是冲脉镇一位土生土长的蔗农,从2014年尝试种植甘蔗,到2017年逐步扩大规模,并在马山镇横山村流转了一片近200亩的蔗地,可柳州地区丘陵多、地块小且散、气温偏低的劣势,给甘蔗生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再加上人工砍蔗成本越来越高,这些种蔗难题摆在韦水秀面前,她每天在甘蔗地中钻研,寻找破局方法。“土地是我的根,我靠种甘蔗吃饭,它就像我的情人。”在光秃秃的甘蔗地里,韦水秀暗下决心:绞尽脑汁也要把甘蔗种好。
B“全程机械化,让我有了绿色的梦想”
2017年年底,韦水秀成立幸德安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市农机部门的指导与鼓励下,她尝试用甘蔗种植机播种。翌年,在柳州凤糖集团和柳工集团的帮助下,韦水秀接过一台柳工甘蔗收割机的钥匙。“这把钥匙,也是开启甘蔗丰产的钥匙,甘蔗播种机让甘蔗行距和株数都达到均匀,收割机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让我在2018年榨季亩产达9.1吨,每亩净收入约600元。要是今年天气好,甘蔗不倒伏,预计每亩产量最高可达12吨。”韦水秀说。
在幸德安专业合作社,虽然空间不大,但是甘蔗收割机、甘蔗种植机、甘蔗培土机、挖掘机、运蔗货车一应俱全。韦水秀说,她不仅会操作这些机械,还是全柳州第一位拥有收割机驾照的女司机。“很多同行觉得在柳州使用农机风险高,但我认为机械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做工的细节,例如蔗种放得不够多,培土培不到根部,只有抓好细节才能出效益。”谈及未来的打算,韦水秀说,明年争取在收割机上装个北斗导航,达到种、管、收精准农业的农机自动化驾驶,在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记者从市农机部门获悉,近年来柳州市大力推广“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农机购机补贴等政策,例如,全市28个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涉及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等。柳州凤糖集团还在蔗区推出扶持政策,凡用甘蔗种植机种植,给予80元/亩的种植补贴,大大提高农民机种机收的积极性,从而踊跃出一批像韦水秀一样的“农业达人”。正如她在朋友圈发表的文字一样:“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我种下青春和梦想;浇灌一生的柔情和执念,让爱在这里绽放光芒。” 本报记者 阎翔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实习生龙雨通讯员赖春)7月23日,记者从柳城县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期,该局根据群众举报的涉黄线索,对一家养...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