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共浇灌 山花竞争春 探寻柳城小戏骨获得国家级银奖背后的故事

柳州日报 2019-08-02 09:10 大字

“打开东门送呃之送花来呀啰也……摘一朵那个牡丹花妹妹头上戴,实在好人才呀……”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上,来自柳城县的两朵“小花”绽放异彩。8岁的黄嘉善和9岁的韦寅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74名小朋友同台竞技,其表演的彩调《王三打鸟》片段“四门摘花”,在京剧、昆曲、越剧、评剧等近30个剧种共163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小花”摇身变“银花”。

这已不是柳城彩调第一次登上大舞台,也不是柳城“小花”第一次绽放,广西彩调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中秋联欢晚会……这一个个大舞台上都留下过她们的足迹,见证了她们的成长……

“种子”心中种

挺直腰杆,一个深蹲,踮起脚尖,脚下是横向踢腿,手上是不断翻转的功夫扇,跳到舞台中央时,再来个漂亮的转身,最后来一个金鸡独立造型,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踢腿矮桩,但是练习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韦寅洁一边练习一边说,这个是比赛的加分项,她从4月份开始,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从未间断。

一旁的黄嘉善也开始了自己的唱腔练习。从4年前刚入剧团时连话都说不完整的生涩,到首次上台时唱出“白白的萝卜土里埋,青青的菜叶排对排”的一鸣惊人,再到如今台上活灵活现的小小“刘三姐”,她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能量。“我的梦想就是传承彩调,长大后还要努力考上戏剧学院,学习更多知识。”黄嘉善说。

与此同时,还有10多位小学生和黄嘉善、韦寅洁一样,在练习扇花、碎步、转身、云手等基本功。每到周末、节假日,柳城县大埔镇靖西村的“老还童彩调剧团”便会上演这样的一幕——一群身怀绝技、心怀梦想的孩子,在坚持训练。

“幼苗”细培养

“老还童彩调剧团”成立于2010年,团长周锡生在经过2年摸索后,决定开先例培养娃娃唱彩调。从2013年到2016年,剧团陆续通过面试招进60多个学徒,如今能够坚持下来并“开花”的有18人。他们的成才,离不开周锡生的精心栽培。

周锡生说,要学好彩调,首先要打好“四功”“五发”基本功,通过“手、眼、身、发、步”等肢体动作来进行“唱、念、做、舞”等形式的表演,难度不小。剧团的小演员都在4至12岁之间,都是零基础,心性还不定。教什么?怎么教?周锡生为他们量身订制了一套训练方法,即选用轻快的钱牌腔、正花腔作为启蒙唱腔,例如用“正月里来正月花,张灯结彩好繁华”等易上口的词牌来吸引他们;考虑到儿童不适合唱高音,训练曲调多为E、F调;考虑到孩子们不适宜接受长篇曲调,便选取了经典的《刘三姐》选段“骂媒”,以及传统戏《媳厉婆》《王婆骂鸡》等的选段进行系统训练;面对识字不全的他们,还耐心地一字一句、一个动作一个神情地口传身教。

如今,柳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未成年人彩调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在剧团成功授牌,将会有更多儿童可以学到专业的彩调知识。

“小花”爱中开

练彩调时,他们是严厉的老师和认真的学生;生活中,他们是一起玩耍、一起吃饭的“一家人”。由于剧团里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一到节假日,周锡生与爱人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我喜欢来这里,有很多小伙伴可以一起玩。”一到周末,韦寅洁都会主动催奶奶把自己送到剧团。“我很喜欢唱彩调,她小小年纪就听我唱了,也捡得了两句,当初一听说周老师这里招学生,就带她过来了,她也喜欢。”韦寅洁的奶奶是老戏迷,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奶奶陪着韦寅洁来学艺,此次到上海参赛,也是奶奶亲自陪同。

韦寅洁二人去上海参赛,其母校柳城县实验小学也鼎力相助,为她们出资购买了来回机票,鼓励她们把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带回学校,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柳城彩调的魅力。“我爱唱彩调,平时也会唱给同学听,我还要努力练好唱腔和身段,表演给更多的人看。”黄嘉善说。

学校的支持,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在这片沃土上,彩调“小花”正愉快绽放。如今,广西戏剧院也向小演员们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组织孩子们去南宁来一场提高训练,争取为下一届“小梅花”金奖做努力。

本报通讯员韦晓平

(本版实习编辑兰雨宸)

新闻推荐

迁 坟 启 事

因柳城县社冲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需要,需对柳城县社冲乡冲江村中木康屯建设用地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坟墓进行迁...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