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绕山道 吹来幸福风 柳城古砦罗垌整村脱贫的秘诀

柳州日报 2019-05-17 11:13 大字

初夏,走进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罗垌村,风从山间拂来,穿过交错散布的居民房、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立体感十足的不锈钢蓄水罐和满山的翠绿,带着阵阵凉爽,直奔向大山外,就像罗垌村如今的生活,充满生机,满是奔头。

“2018年底,我们村整村脱贫了,去年我们村还获得柳州市乡风文明行政村示范点称号。”这个在大山里的自治区级贫困村在短短3年内摘掉了“贫困帽”,他们逆袭的秘诀是什么?“一个好班子,一条好思路,一股好民风。”罗垌村第一书记覃春甲这样概括。

铁骑队助脱贫

“轰轰轰”,一阵阵摩托响声从罗垌村罗垌屯传出。“阿安哥,你种的玉米长得怎样啦?你家的水管还漏水没有……”口中询问“阿安哥”近况的正是罗垌村的第一书记覃春甲和他的同伴们。

2018年3月,覃春甲、韦忠良、赵文官被组织委派到古砦罗垌村,分别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连同他们一同驻村的还有他们的“伴侣”——两轮摩托车。

“罗垌高,横山横,爬上罗垌项,如上南天门。”用来形容罗垌村再合适不过,绵延不绝的群山把这里变成了“死村”。“罗垌村总共有6个自然屯,但是每个屯之间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所以有它来代步,方便我们开展工作。”罗垌村扶贫干部纷纷表示。于是,驻村工作队就变成了“铁骑队”。山里的村民一听到“轰轰轰”的摩托声,就知道“铁骑队”来了。“铁骑队”将各种政策信息绕着山间,传递进每家每户。“我这一年的时间就跑了1万多公里,要是在县城跑那得跑上好几年。”覃春甲笑道。

脱贫要住得稳

“阿安哥”原名潘少安,是罗垌村罗垌屯的村民,2016年被认定为贫困户。由于是低保户,又是一名残疾人,经济收入甚少,潘少安连住房都是最原始的水泥房,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扶贫工作队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潘少安申请危房改造项目,还获得危房改造补助款将近3万多元。如今,“阿安哥”已经有了一间面积40平方米的住房。“现在住得稳了,做什么都安心了,我再努力些,争取今年脱贫。”潘少安感激地说。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罗垌村得到危房改造的户数就有16户。罗垌村全村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脱贫要有水喝

“滴水贵如油,一见太阳愁。”在古砦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在深山之中的罗垌村想要用足水,变成一种奢望。“去年单是用大车送水进村都送过2次。”罗垌村委主任覃柳江回忆说。

如何破解“用水难”?覃春甲跟村委干部们一直探讨着,也不断向上级反映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和筹集,2018年罗垌村投入289.6万元,分别在大横山屯、罗垌屯、鸭垌屯、铁坑屯等7个自然屯新建不锈钢水箱,每个水箱蓄水量达330000升,每个水箱都是封闭装置,还自带消毒功能。看着接到家门口哗哗流水的水龙头,村民覃荣德笑眯眯地说:“现在再也不用挑水了,而且又干净又卫生,我们也跟城市一样咯。”

脱贫要有收入

罗垌的地都是山地,种的粮食收成不好,但这里的空气好,怎么破解“收入难”?开展特色养殖,成为罗垌村脱贫的突破点。

在铁坑屯,覃荣宽的儿子正忙前忙后给猪喂食,看到饲养的33头猪争先恐后地抢食,他笑得咧开了嘴:“2017年我回家后就开始养猪、养鸡,正是这些扶贫产业帮助我家脱贫了。”

覃荣宽是罗垌村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覃荣宽的儿子覃新开放弃外出打工机会回到家乡。工作队鼓励其开始特色养殖。努力就有收获,2017年至2018年,覃荣宽家人均收入从5580元增长到12858.23元,每年还得到1万多元的产业补助。“村里发展环境变化多了,我们年轻人选择返回祖辈身边,几代人并肩向脱贫发起‘总攻’,日子总会好好起来的。”而今,罗垌村“2+1”特色产业覆盖率已达100%。

从一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脱贫村,罗垌在蝶变。虽然在罗垌村看到了贫困,但更看到了大山深处同胞不等不靠的乐观和勤奋。如今,在罗垌村住房、水、电、网络都配备齐全,大山深处新农村气息浓郁,而全村也只剩下4户贫困户。脱贫攻坚在继续,他们的战斗堡垒越来越坚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罗垌村骡马山道将成为康庄大道。

本报通讯员盘练

新闻推荐

柳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第1期采矿权挂牌出让公告 柳城资源规划矿发〔2019〕1号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桂国土资规〔2017〕13号)文件精神,柳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柳城六塘振兴...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