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病伤去隐患造福群众
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运行,目前,柳州市许多水库经过风蚀水噬已然“遍体鳞伤”,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2007年经水库安全普查,全市共有300余座病险水库存在安全隐患,病险使大坝安全难以保证,效益严重衰减,给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迫在眉睫。近年来,市水利部门 “建设+运管”两手抓,打响了一场水库除险加固的攻坚战。
摸清情况 严把工程质量关
“这些水库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而建成的‘三边’工程,不少工程清基不到位,防洪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问题多。”市水利工程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科学合理地治理好这些病险水库,从2007年开始,市水利部门组织各县(区)对各类水库的安全状况进行了普查,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安全鉴定现场核查和初步设计及报审等前期工作。从安全评价到初步设计,从地质勘探到确定除险方案,从设计复核到工程实施,各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把关制度,确保前期工作充分、加固方案优化,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实施,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有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如何在保证进度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除险加固工作?作为工程主管部门,市水利局、市水利工管站创新建管机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基建程序,部署年度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县城堤防工作任务,实行“年初对接、年中对比、年底对照”的工作模式,采取“限时开工、限时完工、限时验收”的措施,并对任务重、难题多的县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派出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指导,指导和帮助项目法人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集中财力、整合资源、加强监管”三只手同步发力,确保了进度和质量。
突破难点
治理“心腹大患”
在柳城县东泉镇大樟村北约1.2公里处,一座运行了50多年的水库成为当地村民的“心腹大患”。这座名为峨侣水库的病险水库因兴建时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制约,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无论是副坝输水设施、溢洪道、引水闸都已经老旧不堪,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水库作为东泉集镇仅有的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1.5万人,其除险加固工程存在着主坝工程难开工、资金少、征地难的难点。”市水利工管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地水利部门积极协调努力下,加快征地拆迁,争取县级财政支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经项目法人组织及各参建单位全力配合,项目于2018年11月9日完工。工程除险加固后,消除了多处病险隐患,确保了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恢复了水库的灌溉和供水效益,为当地的工业、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创新运管
巩固水库除险成效
“一座水库,就像顶在头上的一盆水,有危机感也有责任感。”市水利部门深知,责任肩上扛,除了建得好还要管得好。
近年来,市水利部门不断加强对水库日常运管,汛前汛中汛后,在创新管理模式下,涌现出一批运管的典型,例如柳江区水利局首创家庭式水库值守模式,在水库附近村屯聘请父母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儿子在家务农及日常耕作区离水库近的家庭作为水库长年值守和汛期临时值守人员,以家庭形式住在水库上对水库进行值守和管理。值守家庭不仅能获得一笔补助收入,还能到耕作区劳动,平时还可以照顾家中老人和小孩,促进了值守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值守人员能住得下,守得住,管得好,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2007年发现的307座病险水库,到如今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278座水库已竣工验收,验收率为91%,保护耕地约55万亩、保护人口66万人、恢复灌溉面积33万亩、恢复发电效益660万元、恢复养殖效益1000万元……抗旱、灌溉供水效益显著、生态功能得到加强。一组组数据表明,昔日的病险水库已不再是当地沉重的“包袱”,而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源泉”。(阎翔曾远东)
新闻推荐
经查,下列7家社会团体、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社会组织)连续两年以上未按规定年检,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