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山区孩子坚守

柳州日报 2018-12-04 09:47 大字

今年7月,只有一个学生的散学典礼在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大岩洞村教学点举行。

57岁的老师潘善吉是学校唯一的老师。他从教30多年,一直扎根在贫困山区,经他培养的学生一批批走出大山。他曾有多次机会到条件较好的乡镇工作,但他始终坚守山区,对孩子们倾注热情和关爱。

大岩洞村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地处偏远的大石山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为了让说仫佬族语言的孩子掌握知识,接触外面的世界,潘善吉多年来潜心教学,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少数民族孩子的教学方法。为教孩子学会说标准普通话,他陪孩子一起看电视,激发孩子学语言的兴趣,让孩子跟自己一起,重复播音员说的每一句普通话……他对学生的关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赢得当地村民和学生的爱戴。

因为教学质量好,成绩突出,他曾先后担任学校的副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上级部门也多次发来调令,想调他到中心校任教。

可是,潘善吉放弃了一次次到乡镇学校教学、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有人对他选择留下来表示不能理解,因为他的家境艰难,父母年迈,妻子患病,教学之余他还要照顾家人,打理农活。但是,潘善吉对山区孩子淳朴的感情无法割舍,他说:“困难是自己的,不能影响孩子们学习。”

10多年前,随着当地教育布局的调整,大岩洞小学改为教学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到乡镇的中心校就读,学生大幅减少。最近3年,教学点只剩一名学生,不再有其他学龄孩子。

面对唯一的学生,潘老师一如既往对孩子倾注关爱。孩子每天从家里要走90分钟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都护送孩子回家。每天课后,他还给孩子做饭。

随着教学点不再有学龄孩子,潘善吉在新学期到来之际,离开大岩洞,到别的学校继续教书。(据8月23日《广西日报》)

新闻推荐

从村村通到屯屯通

路的意义在于“通达”。而对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路不仅仅涉及到交通,还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大石山区的山路有多难走?近日...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