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支撑”新生活
对家住柳城县沙埔镇上雷街的刘运贵而言,这几年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变化太大,从当初的平淡幸福,到因病致残瘫痪,他以为自己的下半生就要在床上度过,不曾想如今竟能拄着拐杖行走,更能自主创业。周围人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但他却说:“多亏助残脱贫的政策好,我觉得生活又有了奔头!”
扶残先扶心
凌晨5时许,刘运贵就起床了,用灵活的右手为自己穿好衣服。因为早年受疾病的影响,现在他的左手和左脚僵硬无力。拄着拐杖,刘运贵来到新建好的卫生间,防滑瓷砖让他不再担心会摔倒,而坐便器则让他能舒心地解决个人问题。这些依托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而新建的卫生间,让他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不少。
“改造项目就是要帮助残疾人解决吃、住等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从家庭的琐事中解放出来。”沙埔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周有相日前介绍说。他全程参与刘运贵家的改造项目,不仅帮刘运贵搞好了卫生间,还为上到屋顶的楼梯安装了扶手,他考虑到刘运贵左手不方便,特地跑到柳州一家一家地选购升降晾衣架。
2018年,柳城县有138名贫困残疾人像刘运贵一样获得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帮助。项目秉持个性化定制的原则,经实地查看之后,再确定为参与项目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哪些项目的改造,如便于坐着煮饭的超低灶台,便于外出活动的入户通道路面硬化等,每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可以得到4000元的补助,可以自己找施工团队,力求保质、保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别看都是一些小改造,但是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帮助,一个让我们行动自如的环境,给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可以在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事事依赖别人!”刘运贵评价说。
脱贫靠产业
吃完早餐,刘运贵便走出了家门,独自走到自己的鱼塘去喂鱼。在瘫痪时,他就是靠着每天坚持活动身体,慢慢从躺变成能坐,从坐变成能走。刘运贵说:“以前每天要锻炼3个小时,现在养鱼了,去鱼塘要走3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这样既可以干活,又能健身,真是两全其美。”
今年3月,刘运贵在帮扶联系人韦艳梅的帮助下,开始养殖鲤鱼。“养这个不费工,鲤鱼本身抗病能力强,最重要的是我可以提供技术,联系销售。”就职于柳城县水利局的韦艳梅在综合分析利弊之后,给了刘运贵养殖鲤鱼的建议,并帮助他把3亩地改建成2.8亩鱼塘,投入了1万尾鱼苗。
来到鱼塘边,刘运贵说:“再过一年鱼就可以卖了。”之前他一直种甘蔗,虽然收入稳定,但花的时间精力太多。
帮扶联系人给他带来了新的思路,而助残脱贫的政策又给他创业的资本。刘运贵算了一笔账:获得“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补助1000元、扶贫产业补助1000元,再加上之前种甘蔗得的钱,正好够用来养鱼。“我不怕失败,就怕自己不够努力。抓住了机会,我就能走出新的脱贫路。”刘运贵满怀信心地说。
“下一步,我将让他多参加培训,一是了解新的信息,二是和别人多接触多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柳城县残联理事长玉秀清介绍说。
据统计,全县有因残致贫户841户2206人,他们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既要对症下药,更要脚踏实地,要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更要让他们坚定自主发展的信心。今年,柳城县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组织动员党员干部与176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并给予补助资金1000元;实施 “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辐射带动11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本报通讯员陈圆媛
新闻推荐
记者廖冠华晚报讯昨日,市长、市总河长吴炜率水利、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市城区河段及柳城县河段巡查,履行“河长”...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