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因密码” 延续“乡村血脉”

柳州日报 2018-07-13 10:16 大字

非遗是一方地域历史的缩影,蕴蓄着那里最为人称道的风景。纵观柳城目前收集整理的非遗普查项目,1250条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手工艺、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等,从中可以看到印刻在柳城基因中的印记,知晓柳城之所以成为柳城的原因。

乡村振兴,重在文化振兴,非遗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解读好、传承好这一组“基因密码”,为柳城的乡村振兴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味觉密码留住悠悠乡愁

2012年,柳城云片糕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这个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的小吃,以“片薄如纸、色白如雪、品质细腻、口感香甜”而闻名遐迩。

凤山是云片糕的主产地,这里地处融江、柳江、龙江三江交汇之处,水路交通便利,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码头,在众多商品中,云片糕是抢手货之一。正是通过这条水路,小小的云片糕走出柳城。而乘着开山寺二月初八庙会的东风,云片糕又被周边县市乃至东南亚等各地香客信徒所认识,美名得以向海外传播。时至今日,一些远在外地的游子不时还叫家人快递云片糕,一解思乡之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云片糕那软糯香甜的味道,就是柳城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

黄智英是云片糕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正努力延续云片糕的生命。在古法制作的基础上,她不断尝试加入新的原材料,让云片糕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味觉需求。她认为传承非遗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让其不断融入当今的生活中,人们愿意吃、喜欢吃,才是让云片糕传承下去的关键。

情感密码构建文明乡风

每年的春分前后2天,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石林屯的村民们就要凑钱买来一头大肥猪,由村里的六位“头人”杀了将肉分给每户人家,所有的猪肉都是肥瘦搭配好用麻绳挂在竹竿上,喊到谁,谁就上前领肉。这是村民们在过一个重要的节日——春社。

古砦社节在2012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在这个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社节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已沿袭了几百年。过社节,村民们除了要分猪肉,还要熬百家粥。这是由一位“头人”背着米袋,拿着量筒挨家挨户筹米,进而熬制成的粥,大人、小孩吃了,便是“吃百家饭,享百家福”。过节,集中而充分地展示了民族传统生活,是交流情感、维系团结的精神纽带。

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社节的气氛也淡了。“节的仪式不能忘,忘了就断了。”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陶燕英不无担忧地说。为此,她与同事一起专门用摄像的方式,把社节全程记录下来,在保留分肉、吃百家粥这些传统项目的同时,还增加新的项目,更有仪式感、更隆重,让传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得以传承与创新。

文化密码承载乡村生活

太平壮欢是民间较为独特的一种民歌,也是典型的口传心授的民间口头文学,于2006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壮欢歌手虽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在唱壮欢的过程中,都能即兴发挥,看到什么唱什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现在,从婚丧嫁娶到国家大事皆可入壮欢。更难得的是歌词比喻贴切幽默,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听一听壮欢,就能从中认识和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风习俗。

要让非遗融入当下的生活,继续成为乡村生活的承载,柳城早早就有行动,以举办壮欢山歌会的方式,加强歌手间的交流,提升壮欢影响力,还申报一批县级壮欢传承人,派专人将壮欢进行分类、整理,避免流失。最重要的是开设小小壮欢歌手班,让壮欢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壮欢、喜欢壮欢,让壮欢代代唱下去。

本报通讯员陈圆媛

(本版实习编辑沈喆思)

新闻推荐

品质消费乡村行

6月27日,由市工商局和柳城县共同举办的“党旗领航”深化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暨品质消费教育乡村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