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米饭 乡愁滋味

柳州晚报 2018-03-30 12:22 大字

创新改良的潘姐彩色糯米饭,有原味、甜味和咸味。他们每周都会上山寻找黄花和枫叶。凌晨4点,韦秋琴把泡好的彩色糯米倒进蒸笼里。▲红兰汁倒进糯米里,得泡上5个小时才能上色。枫叶要用力搓才能出浓浓的黑汁。临近三月三,彩色糯米饭需求很大,早上还得蒸上四五笼。家住雒容的黄女士是潘姐五色糯米饭的忠实粉丝。

○○记者 黄蕊

20日凌晨4点的青云菜市,古街巷陌在昏黄的路灯掩映下,沉寂中涌动着历史沉淀的勃勃生机。

突然,青云路一间民房亮起了明亮的灯光,一阵水与米混合搅动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凌晨显得格外清晰。每到这时,长居于此的居民听到这声音便知道,潘姐家的五色糯米饭要开始上蒸笼了。

作为壮族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五色糯米饭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且采料不易,在青云一带长期手工制作的人家并不多,潘姐家算是硕果仅存的几个。由于其年纪已大,潘姐家的五色糯米饭早在十多年前就由其儿媳妇韦秋琴接了班。

记者提前一天约好时间,在韦秋琴的指引下,领略了一番壮乡饮食文化的讲究与精细。

在那百多平方米的操作间中,最左侧摆放着4个大盆子,每个盆子中分别浸泡着白、黄、紫、黑4种颜色的糯米。只见韦秋琴走到盆子中间,用手轻轻搅动浸泡着的糯米,用手捏过米粒的软硬度后,就用直径约为0.5米左右的蒸笼将泡好的糯米分别装好平铺。每个蒸笼放糯米前都要铺上一层纱布,铺的糯米厚度严格控制在8至10厘米之间。然后将7个蒸笼层层堆叠放在锅上。

“糯米饭制作过程之所以繁琐,不仅在于它要制作5种颜色的米饭,更为重要的是它无论是染色、铺蒸笼、上锅蒸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流程,蒸锅的水放多少、蒸笼米饭放多厚、堆叠多少个、蒸多长时间等都有讲究,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做出一锅儿时味道的五色糯米饭来。”韦秋琴说,蒸制糯米其实算是整个流程的最后环节了,前面的染色植物采集、糯米选料以及糯米浸泡环节更为繁琐,都需要提前一天做好。

韦秋琴说,五色糯米饭对壮族人来说象征着美好和团圆,通常在农历的三月三和四月八前后,壮族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种美食与家人分享。

“严格来说,五色糯米饭其实是包含有白、黄、紫、黑、绿五种颜色的。每种颜色的糯米饭需要的植物都不相同,黄色需要黄花,紫色需要红兰叶,黑色需要野生小枫叶,绿色则需要雷公根。”韦秋琴说。

“既然传统是五色,那为什么你现在只做四色?”

面对记者的提问,韦秋琴的丈夫廖永宝笑着说:“三十多年前,我妈在如今解放南路摆摊的时候做的是五色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略带涩味的绿色糯米饭,我和我老婆就改良在混合的彩色糯米饭里放绿色的雪豆代替了。”

说起染色,廖永宝说他们每周都要回柳城县六塘镇羊角屯,和岳父韦创发一起采摘新鲜植物。红兰叶他们在老家院子里种植有,采摘较为方便,可黄花、枫叶就需要到村后的山坳里采摘。尤其是黄花受季节影响,必须趁着春光三月采集齐晾干备用,“黄花、红兰叶、雷公根等植物萃色后直接上锅煮就行,可枫叶不行。枫叶洗净后需戴上手套慢慢揉搓出色,出色后糯米要浸泡4小时才能完全上色。”

如今,廖永宝与韦秋琴早已从那个蒸一笼糯米饭都会失败的新手,成长为即使同时蒸七笼也能一眼看出米饭优劣的优秀传承人。在他们的创新下,五色糯米饭被做成了原味、甜味和咸味三种口味,每天能卖出近100公斤。

“这个味道就是小时候家的味道,我每周从雒容过来吃两次。如果可以网络销售就好了。”市民黄女士是五色糯米饭的忠实粉丝,不仅自己吃,还帮同事捎带回去。

“会有的,我们要与时俱进,今年也考虑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了。”听到顾客的建议,廖永宝笑着说。

新闻推荐

500多名小棋手 6轮对弈争晋级

小棋手正在专心对弈。今报记者钟华摄今报柳州讯(记者钟华)3月24日、25日两天,在2018年春季柳州市青少年围棋升级定段赛上,562名16岁以下的小棋手为了争夺晋升级位或段位的资格,展开了6轮激烈的较量。...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