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楼子:旧时济南的特色建筑

济南日报 2021-10-23 11:41 大字

经二路67号院大门东侧(原丁家崖西口)的电楼子

小广寒电影博物馆门口东侧的电楼子

经二路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北门西侧的电楼子

经三纬七路交叉口东南角电楼子

济南五中西侧电楼子国棉一厂电楼子

商埠区变电室建筑群文物标牌

经三路中山公园北门东侧变电室

经四路山东电影发行公司南门西侧变电室

□本报记者赵晓林

在济南的商埠区,有一种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的老建筑。这种建筑没有华丽、雄伟的外表,体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在以前济南市民的生活中,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老建筑用老济南话说,叫做“电楼子”。这种叫法,现在很少能听到了。1905年,济南有了电,不久后电楼子出现了

电楼子这个名称,源自两种元素,一是电,二是济南土话中的“楼子”这个词,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变电室。

说到用电,济南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末时的1905年。这一年,济南第一个电力企业——济南电灯房建立。

1905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是年,山东沂水人刘恩驻出资27.9万元(银元),采购了德国西门子洋行的42千瓦发电机两部,创办了济南电灯房。在创办初期,电灯房规模不大,发电量仅能供官府及院前、院后和西门一带的商号、居民照明用。电楼子在这个时间之后开始出现。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济南的电力业发展不大。1948年9月,济南解放,济南电灯公司改为济南发电厂。1962年,济南发电厂停产后撤销。这个发电厂是黄台发电厂未建成前济南市唯一的公用电厂。

现在的商埠区内还保存着8座电楼子

有了发电厂,有了电,有了统一的城市电网后,电楼子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大约是在1908年,电楼子开始出现在商埠区的很多地方。

济南的商埠区还有多少座建于民国时期的电楼子呢?

经过统计,现存的并且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经二路山东省邮电器材公司北门西侧的电楼子、经三纬七路交叉口东南角电楼子、经三路中山公园北门东侧电楼子、经四路大观园北门西侧电楼子、经四路山东电影发行公司南门西侧电楼子、纬三路德孚洋行旧址西侧电楼子,一共6座。

在这些电楼子建筑之初,建设者并没有对这种附属类建筑有所轻视,而是按照和周围多种风格的西式环境、西式建筑相和谐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具有独特的城市使用功能外,还具有了独特的个性。

电楼子的体量都不大,相同的特点是均为砖石结构,下部为毛石墙基,上部多为红砖砌筑,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屋顶有攒尖式、悬山式、孟莎式、双坡变折式、四坡式等多种形式,屋面多用红瓦,建筑形式十分考究,但是每座电楼子的造型都不一样,是济南商埠区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2013年12月20日,商埠区的这几座电楼子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6座电楼子上都悬挂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记者逐一寻访了这6座电楼子,发现每座电楼子的形制、外观都不一样。有的在外观上非常具有个性,比如经三纬七路交叉口东南角的电楼子,建造用料和其他几座相同,但在外观上有着很大不同。不是其他几座电楼子的中式屋顶,而是平顶。最特殊的是建筑的四角,为半圆式,而非直角,使得这座电楼子在挺拔中又显出一种圆润之感,很有韵味。

据资料记载,之前商埠区还有几座电楼子,比如:位于经六纬六路口、经六纬三路北侧、经二纬六路南侧的电楼子等,可惜都被拆掉了。

但是,记者发现,在商埠区内还有两座电楼子,分别位于经二路67号院大门东侧(原丁家崖西口)和经三路纬三路小广寒电影博物馆门口东侧。这样,现在能在商埠区内寻访到的一共是8座电楼子。

经二路67号院大门东侧的电楼子南山墙和大院的围墙平齐,宽度比其他几座稍大,显得比较粗壮,屋顶也是四坡式。上半部红砖仍保持原样,有电线四向伸出。下半部被刷成了浅黄色。可以看出,这座电楼子仍在正常使用。

小广寒电影博物馆门口东侧的电楼子保护情况很好,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外表被重新粉刷,改变了原有青石和红砖的颜色。虽然已经不再作为电楼子功能使用,但其电楼子特征非常明显。这座电楼子和小广寒一起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单独挂牌。

商埠区内为什么能留存下

这么多座电楼子?

济南的电楼子为什么都在商埠区?

1905年11月15日,济南商埠建立。之后,各国商人蜂拥而至,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涌入,也使得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而美、德、英、日四大领事馆的开设,更使得济南商埠区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另外,商埠内还有两座火车站,以及货场、军营等多个大型、重要单位。

在建筑形制方面,商埠区内有银行及金融建筑、领事馆建筑、宗教建筑、交通与邮电建筑、商业与其他服务性建筑、文化教育与医疗建筑、工业建筑、别墅住宅与里弄住宅,以及其他建筑等,类型非常丰富。这些各种西洋建筑的不断建起,使这一片区成为一处完全具有西方风韵的新城。也使这里成为济南市近代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成为“西方建筑博览会”。

商埠的落成、开放与发展,西方外交部门、商业、公司、工厂等的入驻,电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需品。由此,这一片区的用电量远远超出古城区,也使得这一片区内的用电设施更多、更普遍。

电楼子也正是在这一特定情况下,在商埠区大量出现的,从其外观到其功能,都和济南商埠区的建立、发展同步,也成为商埠区的特色建筑之一。

东护城河外城东唯一的电楼子

但也不只是商埠区内有电楼子,在济南古城区东部护城河东岸不远的济南五中的西侧,也保存着一座电楼子。

这座电楼子约有两层楼高,已经被作为门头房出租为商业使用。走近看,这座“电楼子”的体量比商埠区内的电楼子稍大,结构与商埠区的稍有不同。从地面往上一米左右高是用大块条石砌成的,再往上用青砖砌成,这也和商埠区的电楼子是用红砖砌成有所不同。而最大的不同是在电楼子西山墙上部有上下两扇窗户,说明这座电楼子在建设当初考虑到了通风问题。

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处“电楼子”也很有历史,其建成和济南五中有着重要关联,因为这座电楼子就是这座老学校的附属物。

济南五中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93年创建的“济南济美学馆”,是一所私立教会男校,也是济南最早的中学。1912年,又在学馆的西侧创建了翰美女学,专门招收女生,济美学馆同时改名为济美中学。1930年,济美中学与翰美女学合并为私立齐鲁中学;1941年,学校被日伪接管并改名为济南市立中学;1946年,恢复齐鲁中学校名;1952年11月7日,齐鲁中学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接办,命名为山东省济南第五中学。这座学校是济南市现有历史最为悠久的初级中学。

1929年,当时在山东省建设厅供职的张含英提议并设计在新东门外响闸磨坊改建了一座小型的示范性水电站。建造了闸坝、水道、电站,购进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在这里建成了山东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据说发电量有10万千瓦。

这座发电站所发电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内的省建设厅、教育厅等政府机构的照明;其次就是供应护城河东侧的教会建筑群用电,其中就包括济南五中及其附属建筑。而济南五中大门西侧的这座电楼子就是当时的水电站的相关建筑。

礼拜堂等建筑早就被拆掉了,济南五中民国时期的建筑,现在只留存着校园内的几间平房和这座电楼子。

济南北部,国棉一厂内的“豪华”电楼子

上面说的几座电楼子都位于城区比较繁华的地方,其他地方还有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天桥区凤凰山路1号,有一处老厂区——原济南国棉一厂厂区。这个位置在民国时期可是属于非常“遥远”的郊外。在这个厂区内的东部,有一座青砖砌筑的老电楼子。

从建筑风格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座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也有“百岁高龄”了。

这座电楼子和商埠区的8座、济南五中的那座都有很大差别。第一,在体量上就比上面的几座大很多;第二,这是一座两层楼房建筑,而不像前面说的电楼子那样只是单层建筑。

据了解,这座二层楼在最初并不是作为电楼子功能使用的,而是纱厂的实验室,后来改为配电室,用于生产供电。

这座楼房为多坡屋顶,整体风格简单大气,石墙基、青砖墙、檐口处理以及其细部的处理,是典型的日耳曼建筑风格。木质的挑檐,山墙顶部设有装饰窗,东侧墙面设计了骑马墙。与南侧墙面相连有青砖垒砌的楼梯,从外面就能直接上到二楼。二楼立面中间开门,两侧各有一扇竖向的长条形大窗户,门洞上方是一个圆形窗户。北侧立面和南侧立面的外观基本相同。西立面上的承重墙为竖条形,为青砖砌筑,从这个侧面看整个建筑,会有一种挺拔的感觉。

楼房外面悬挂着一块“济南市历史建筑”的牌子,由济南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10月30日公布。

这座楼房的砖木结构主体保存比较完整,整体上仍然保持着其营造初期的风貌,但保存状态一般,有的砖石已经破损,内部的建筑构件也有很多已经缺失或损坏。这座电楼子具有非常强烈的民国建筑风格,现在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风韵。

早期工业建筑在济南市区内留存的也不多了,国棉一厂内的这座老电楼子是其中较为优秀的,见证了国棉一厂,甚至是济南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历史,是一座具有很高价值的近现代工业建筑,值得保护。

电楼子,特殊历史时期修建的特殊功能的建筑,从一个侧面记载了济南近代史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济南近代工业、济南商埠区的萌芽和发展,是时代的见证物。虽然,这些电楼子大都已经不再具有实际使用功能,但其为济南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济南城市的历史记忆元素,值得好好保存下去。

新闻推荐

黄山铺镇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沂水讯黄山铺镇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把创新绿色文明祭祀、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工作突破口,引领文明祭祀新风尚。村“两委”成...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