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铺镇: 美丽乡村绘就美好生活
□临报融媒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刘振良
11月26日晨,寒风瑟瑟,沂水县黄山铺镇小庄子村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种植户李振友和妻子忙碌了一阵,又到附近蔬菜批发市场上卖了560元的西红柿。屈指一算,他今年承包的一亩蔬菜大棚至少收入6万元。
今年60岁的李振友种植大棚已有3年。“家里有3亩地,主要种玉米、小麦。以前,忙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家庭收入主要靠打工。今年,仅大棚一项就收入6万元左右,还可以就地销售,钱挣到了,家也照顾了。”提起现在的生活,李振友高兴不已。
小庄子村位于黄山铺镇驻地东兖石公路南侧,清源河下游,距县城4公里,全村628户、1741口人。几年前,小庄子村还是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人均七分半薄地,村集体没企业、没产业;村容村貌脏乱不堪,街巷是沙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近年来,该村用好用活上级政策,结合自身优势,新上近百亩果蔬大棚,承包给村民种植各种蔬菜及火龙果,助力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走上致富路。
结合近城实际,小庄子村开发建起了居民楼,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通过小区沿街楼租赁、土地承包等增加了集体收入;借助上级扶贫政策,修了进村柏油路,改造拓宽了街道,实现了户户通,安装了路灯……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善,不仅让村子变美了、城里人来村游玩方便了,还为村里产业项目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小庄子村,像李振友这样靠村里产业项目脱贫致富的村民有70多户。
“以前村子乱糟糟的,根本没人来;现在路通了,环境变好了,来游玩的人就多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采摘园。“一到采摘季,赶上假期,每天有很多游客前来采摘。今年挂果以来,我从来没到市场上卖过,都是靠采摘卖掉了。”村民翟文兴种植了5个火龙果果蔬大棚,各品种搭配,从5月下旬能卖到12月底。
在黄山铺镇,发生这种变化的不仅是小庄子村。小松林村位于镇驻地西3公里处,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共有383户、1137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00人。该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通过统筹整合产业项目、光伏扶贫等各项政策,2019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76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25.6万元。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村内“五堆”、硬化路面、厕所改造提升,利用前有清源河、后靠如意崮的地理优势,围绕村内河道两岸打造南北中心街沿途风光,促进了旅游发展。通过打造休闲农业,建设了630亩的特色观光农业园区,带动65户群众年增收1.2万元。
今年以来,黄山铺镇在美丽乡村连片整治工作中坚持一村一品、文化引领理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整体考虑、突出特色的思路,结合连片整治11个村的本土历史、古旧民宅、名木古树、民间习俗、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渊源,充分挖掘各村文化特色,展现每个村庄的人文精神,让本土特色文化在美丽乡村中历久弥新。
坚持富民强村,发展特色产业。本着因村制宜原则,在沿线村庄大力发展以杏、桃、大樱桃为主的特色观光农业;在交通条件便利、有闲置院落的引入规模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在人员、资源条件成熟的村,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带领村民致富,如东河北银杏树合作社、圣水坊旅游合作社、小松林果蔬合作社等,实现多模式产业连片发展。同时,以圣水坊村生态旅游为基础,以清源河沿线村为主线,充分挖掘利用养老山、九顶莲花山等自然资源,把11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的特色产业连成线,以“古寺、古村、崮文化、一圣水”为风格,努力建成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黄山铺镇在清源河改造治理提升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让清源河沿线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守着乡土过上了好日子。
新闻推荐
临沂市中心医院建院75周年暨山东省区域医疗能力提升发展交流会举行
12月10日,临沂市中心医院建院75周年暨山东省区域医疗能力提升发展交流会在沂水县举行。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一起见证了临沂...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