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医”张德庆: 2000名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张德庆出诊路上经常会跨越湍急的小河流
年迈的老父亲给张德庆及张德庆的儿女讲解医学知识
张德庆给患者抓中药
张德庆在“乡医博物馆”里研磨中药
张德庆耐心为村民讲解病情
张德庆在山腰上一户人家门前为老人把脉
以前行医时候的老物件,张德庆都保存完好。
张德庆创办了“乡医博物馆”,收藏不同时期的乡医事迹。
给孩子看病时,张德庆拿着玩具分散孩子注意力。
张德庆为村民讲解保健知识
张德庆依然留有父亲行医时的《儿童防疫登记簿》
每次开药后,张德庆都习惯在药包上写上服用剂量,以提醒村民用药量。
□临报融媒记者 廖杰 化强
通讯员 田宝宗 宋玉凤
中等个子、头发略白,若不是身上穿着白大褂,第一眼很难觉得张德庆是个已经执业28年的乡医。28年里,他常与风雨相伴,以星月为友。泥泞小道见证了他的博大胸襟,一张张处方诉说着他行医数载的感人事迹,乡亲的眼神道出了对他的信任与挚爱。他用妙手传递着一个普通乡医的赤子情怀,用仁心写满了人间大爱。他就是2018年被评为中国首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的张德庆。张德庆的诊所在院东头村,位于沂水县院东头镇,地处沂蒙山深处。张德庆承担着院东头村、曲家洞子村、立岩涧村3个村庄近2000名村民的健康服务工作。从村名上就可以看出,这3个村庄全是山区村,方圆十几公里多是山路,很多地方摩托车都无法驶入,每次出诊,张德庆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出诊要看的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到了患者家中,除正常诊治,张德庆还会针对患者病情告诉患者一些通俗易懂的保健科普知识,如何进行饮食调理和康复锻炼。28年来,张德庆踏遍了附近村庄的每条小道、每个自然村落。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病情就是命令,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硬是用脚踏出了一幅“活地图”。“到他这里看病,看得准,花钱少。”这是乡亲们对张德庆的一致评价。“健康扶贫也是扶贫的一部分,当医生,医德和医术是并重的。”张德庆说,他是一名乡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有着19年党龄的党员。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病人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用便宜的药绝不用贵的药。曾有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来看病,外地的诊所说是得了蛇胆疮,花了几百元仍然不见好转。张德庆看了后说,这哪是什么蛇胆疮?就是螨虫咬的,给她一管几元钱的药膏,回去抹了几天就好了。28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张德庆最挂心的事情,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地奉献着。几年前,邻村有个9岁的孩子经常流鼻血,看了多家医院都没有治好,最后找到了张德庆。“我就给他开了35块的常见药,病就见好了。”张德庆说,一开始家长也很不满意,觉得他是在糊弄事。“一定要扭转治病必须打针,便宜药不如贵的药管用的观念。”张德庆说。从一见到张德庆起,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坚决不能过度医疗。看病不是越贵的药越管用,不是开的药越多病越容易好。”张德庆如此执拗并不仅是性格使然,更是在爷爷、父亲的影响下形成的,他们都曾是乡医。“爷爷和父亲常常嘱咐我,给人看病是个良心活,可别坑人,能让人少花钱的就少花钱,治不了的别给耽误了。”在采访中,张德庆说,自己从小就看爷爷和父亲免费给病人开药方,就立志做一名有德、有志、有爱心、不坑人、不害人、不忽悠人、不糊弄人的好乡医。现在村中许多青年外出打工,张德庆便在微信上开通了“院东头健康管理服务群”,给他们在网上提供医疗建议。“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的,碰上个头疼脑热不一定能很快找到诊所,他们就在网上和我说说,我就给点建议。”张德庆说。如今,张德庆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双双考上了医学类院校,即将承继祖辈衣钵,继续守护百姓健康。“我就希望他们也能回来当乡医。”张德庆说。2018年,张德庆被评为中国首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全省卫计系统学习楷模”、临沂市首届“最美乡医”等荣誉称号。回望28年的行医路,张德庆始终在不断创新,不断地寻找着一种更加适合当下乡村实际的医疗服务方式,但是,医者仁心未变,张德庆朴实地说:“我是沂蒙山人,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乡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一名公卫医生,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伟业,只想用最朴实的医者情怀,待病人如家人,以最大的热情、最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到乡村卫生事业,用心守护乡亲们的平安和健康。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价值,这辈子值了!”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沂水讯(通讯员孙会迎)四十里堡镇建立“三色马甲”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志愿帮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能动性,通过...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