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践行者 给孩子稳稳的幸福 记沂水县沂城街道孤贫儿童志愿者
□临报融媒记者 李萍
“我会记着叔叔阿姨的恩情,好好学习,强大自己,长大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报答你们给予我的帮助。”写信人是沂水县沂城街道的孤贫儿童小玉。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小玉怀着对沂水县关工委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写下了上述的话。
家住沂城街道解家官庄村的小玉,是沂城街道的志愿者在新一轮摸排走访时发现的。小玉的父亲2014年因患癌症去世,剩下小玉和智障的母亲一起生活。家里垃圾成片,荒草没到膝盖,只有一条小道能走到屋内。门上的玻璃已经掉了,下面的门板也空着,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地扯着。
虽然住在这样的“废墟”中,但是小玉依然乐观、开朗,而且学习特别好。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干净的生活环境,一场助爱活动发起了。今年“五一”假期,沂水团的26名志愿者一大早就整装待发,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我捐床。”“沙发我包了。”“电视我家有。”“电线电工活算我一个。”“我给带全新的被褥。”“我没有时间去,我捐100元。”“我带石灰水泥沙子。”整整一天的时间,打扫出垃圾20多车,志愿者们用捐款买来了大衣橱、组合床、沙发等家具,室内外终于焕然一新。看着收拾整齐的房间,每个人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而对于小玉家的帮扶才刚刚开始。当地村委会也表示,他们会和服务团一起帮助小玉一家。
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港湾……春来人间自然暖,芳菲五月花烂漫,人间大爱如煦风,最美当属志愿团。
“不可否认,这些孤贫儿童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比物质更重要的,是把关爱带给他们。我们有时候很难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可以改变他们的处事心境。”沂城街道团团长李金兰说。
沂城街道团于2018年6月成立,共摸排走访出23个孤贫儿童,对接6个孩子。经营好几家幼儿园的李金兰也是在偶然间通过沂水团团长刘振坤的朋友圈才加入服务团的。“其实,我做得也不多,很多都是王兄弟做的。”李金兰口中的王兄弟是志愿者王恩友。服务团成立之初,需要在街道摸排符合条件的孤贫儿童,沂城街道大大小小得有100多个村,李金兰和王恩友、吴世敏等人,一个村一个村地摸排走访。有时候,走访完已经是深夜了。不同于城市的灯火通明,乡间的路上只有家家户户窗户里透出的点点光亮,但是志愿者的心里却格外敞亮和温暖。
亲自走访后,志愿者们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他们和孤贫儿童之间的距离,让孤贫儿童感受到了暖暖的“爱”。
“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并且将我们拒之门外。但是,后来我们去的次数多了,孩子愿意跟我们聊天了,监护人也愿意让我们帮助了。”李金兰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付出了,只有用心感受,才能真正走进孤贫儿童的家庭。”
“15岁的男孩不太好管教,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感恩的。刚认识小力的时候,他跟智障的妈妈一起住。你问话,他就只会回答两个字,嗯、啊。”走访中,李金兰认识了早已辍学、天天在街上游手好闲的小力。本着“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原则”,李金兰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个孩子,于是,她将孩子接到家里来,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早起做饭送孩子去上学。如今,在电工技校学习的小力已有了稳定的学业,在志愿者们的申请下,小力的住宿费和学费都得到了减免。
每年寒暑假,李金兰都会举办培训班,而沂城街道团的孤贫儿童从来都是免费去上课,还不用交生活费,让孤贫儿童们切身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温暖和关怀。
“有好心人给市团捐赠了奶粉、学习机、苹果等物资,我们都是挨家挨户送给需要的孩子。”志愿者杨洪霞说。
自从遇上志愿者,孩子们变得开朗了;自从多次见面,孩子们一次比一次阳光了;自从用上学习机,孩子的进步太大了……一点点的改变,在悄然无声中发生。
从持续走访孤贫儿童家庭到陪伴孤贫儿童健康成长,从物质帮扶到心理陪伴、精神关爱孤贫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一直都在努力让所有孤贫儿童都能拥有美好灿烂的明天,带着责任和使命,用爱佑护更多孩子的童年。
志愿者们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们陪着志愿者们一起成长。
新闻推荐
中等个子、头发略白,若不是身上穿着白大褂,第一眼很难看出张德庆是个已经执业28年的乡医。7月2日,记者第一次见...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