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战疫情 连线新时代沂蒙红嫂 沂蒙新红嫂 最美逆行者
沂蒙山与大别山,两座英雄的山,被无数颗滚烫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抗疫,人民的力量在汇集。77名医护战线上的沂蒙热血儿女先后奔赴鄂北疫情一线,其中46名“沂蒙女儿”。她们以“不灭疫情绝不还”的生死时速,再次谱写出沂蒙精神的英雄凯歌!
这场抗疫,中国女性的力量让人震惊……她们,不再是柔弱的代名词,而是冲锋陷阵,承载党、国家与民族重托的“顶梁柱”。
红嫂精神,是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出的感天动地的沂蒙精神,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大义情怀。新时代的沂蒙红嫂,疫情面前,冲锋在前,忠诚担当,无私奉献,守护着八百里沂蒙钢铁般坚实的抗疫防线。
三八节将至,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市妇联、临沂市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共同推出《共战疫情——连线新时代沂蒙红嫂》栏目,使红嫂精神薪火相传!
国有难,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
2月20日中午12点,记者拨通了临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女队员董艳艳的电话。今天,是她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战斗25天后的第一个休息日。
医与患,水乳交融“生死情”
“我们有信心做好救治工作,控制疫情。”拨通电话,扑面而来的,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乐观。
参加援鄂医疗队,担任市中医医院呼吸重症科护士长的董艳艳是第一个报名的:“我专业对口,又是护士长,我去!”
除夕报名,大年初一接到命令出发,还在紧张工作的董艳艳,未及与父母孩子告别,出了病房、提着行李就上了车!同在市中医医院工作的爱人来送行,她一再叮嘱:千万别告诉父母。
——这一去,生死未卜!
年迈的父亲很快从媒体上看到相关信息,只默默地在新闻后边点了赞。
“无论多累,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患者太痛苦了,呼吸困难,靠呼吸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照顾好他们。在这里不是医患关系,是血肉相连的亲人!我们是他们最亲的人,不能辜负这份生命的重托。尽一切努力、一切办法,让他们活下来,让他们有尊严。”
她们挡在每一位患者面前,与死神对抗!
有位危重患者,生日那天想吃面。董艳艳就一边喂他,一边擦拭,拿下呼吸机喂一口,立刻就戴上,氧饱和度上升,摘下再吃。他咳嗽、吐,董艳艳没害怕,也没躲避。他眼睛湿润着,能听到他心里的声音。
在重症监护室随时都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但是没有人去考虑,在风险与责任面前,责任重于泰山!”董艳艳说,最高兴的事是患者转到普通病房。
“等疫情过去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春天来了,去田野里尽情地大口呼吸!”
连线中,董艳艳最想告诉大家的,是珍惜生命。“有时太累呼吸困难,真想把口罩撕下来。但我得咬牙坚持下去,好好活着。帮更多人好好活着!”她说,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做的,比不上战争年代的红嫂。但红嫂精神,早在心里扎根。疫情面前,唯有坚强。祖国不强大,疫情如何去控制?”——红嫂精神薪火相传、令人泪目,是“大别山”冬日里行走着的“沂蒙红”,熠熠闪光!
最美红嫂,逆行的“勇者”
在“抗疫战争”中,太多像董艳艳一样逆行的“勇者”。她们柔弱的背影,是向湖北逆行的沂蒙精神的缩影。
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临沂市肿瘤医院的李宁和徐德晓,奋战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进舱超过10个小时,一次又一次刷新着生理极限纪录!徐德晓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出征前许下铮铮誓言:“国有难,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
八百里沂蒙,400多名医护战线的沂蒙新红嫂,持续战斗在抗“疫”一线。
临沂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孙淑香,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她与爱人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一周隔离14天,期满再工作、再隔离。
2月20日上午8点半,由临沂市人民医院40名队员组成的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抗“疫”一线,女队员27名。至此,临沂援鄂医疗队女队员已达46人!
蒙山高,沂水长。向抗“疫”一线的最美红嫂,致敬!八百里沂蒙,期盼着你们凯旋。
□临报融媒记者陈月媛 刘敬东 通讯员 张珊
新闻推荐
沂水讯针对疫情防范工作,院东头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早安排,早部署,全方位提高师生抗击病毒、预防自护的安全意识。根据上级要...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