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为民初心 推行惠民礼葬 沂水:以党建引领乡村文明风落到实处

临沂日报 2019-11-29 08:48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化强 通讯员 庄琳 田宝宗 王莹莹

初冬空气清冽,阳光带来些许暖意,沂水县东跋山公墓层林尽染,庄严肃穆,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掩映在青翠松柏丛中,愈发显得静谧安详。东跋山公墓是一座主要供沂水县城市民使用的公墓,规划建设50亩,总容量达到2万墓穴,已安葬2000人左右。

殡葬改革是一件为民惠民的民生实事。早在2017年5月,沂水县就率先试点了惠民殡葬改革,并趟出了一条移风易俗、文明丧葬的有效路径。“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惠葬政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是块硬骨头,也是检验干部能力、凝聚人心的炼金石,推出这项制度并非心血来潮,亦非‘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表示。截至目前,沂水县2.1万户逝者家庭享受到全免费殡葬服务,新去世人员100%进公墓,户均减负2.5万元,每年节省丧葬费用近2亿元。

要想改变沿袭了千百年入土为安、重殓厚葬,搭灵棚、出大殡等旧习俗和思想观念,谈何容易!为此,沂水县先后召开协调会、论证会27次,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把殡葬改革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村级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服务引领作用,通过公开栏、标语以及入户宣传等,让殡葬改革政策深入人心。该县还专门印发《致全县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建设公墓、带头入驻公墓,营造了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氛围。

2017年5月29日,许家湖镇后坡村居民解云品去世,其亲属最初不想安葬在公益性公墓。该村党支部书记解姝品是解云品的弟弟,他劝解家人说:“全县正在推行全民惠葬,这是大势所趋。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大哥也是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带头。”最终,解云品成为许家湖镇进入公益性公墓安葬“第一人”。“老头子的坟早修了,棺材也在这儿,钱都花了,您说不用就不用啦?听您的俺就叫人家笑话煞了……”龙家圈镇东草沟村老人刘田丰去世后,老伴咋说也不愿意让其“入住”公墓。后经过村红白理事会和其子刘孝明的耐心劝说,终于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不泼汤,不披麻戴孝,成为全镇第一例按标准要求“入住”公墓的逝者。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传统散葬,每年需要土地300到400亩,而公益性公墓一年仅需要20到30亩土地。为避免公墓选址引发村民争议、激化党群干群矛盾,按照“党委管总、政府主抓、村级主推”的工作思路,沂水县建立镇村组三级宣传网格,以划片分包的方式组织党员逐户宣传,帮助群众算好“六笔账”,消除群众抵触情绪。各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征求群众意见、村“两委”会议讨论、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三个步骤,遵循不占用基本农田、不突破土地红线、每处墓地不低于5亩、群众到就近公墓上坟不超过3公里的“四不”要求,确保公墓选址合民心、顺民意。目前,全县共建成使用公益性公墓110处,可满足全县群众8—10年的殡葬需求。

让丧葬习俗更文明,让群众得实惠,是沂水县推进殡葬改革的初衷,也是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最好实践。该县将惠民礼葬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实施了以“厚养礼葬”为主要内容的丧事礼仪改革,组织各村成立由村干部、党员、殡葬主事人组成的殡葬服务队,重点推广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形式的“追思会”,由乡镇帮包干部主持、村党支部书记致悼词,红白理事会全程服务,实现了群众丧礼政府办,村干部全程参与,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新闻推荐

高青一中: 开展年度素质拓展活动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团队建设,近日,高青一中分两批组织班主任、备课组长...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