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殡葬全免费”两年来全链条覆盖城乡居民 惠及村户2万多 户均减负3万元
□本报记者 杜辉升
本报通讯员 庄琳 田宝宗 徐建明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平凡而朴实,勤劳而善良的刘希花老人……”11月3日,沂水县道托镇天台村刘希花老人去世了,伴随着低沉庄重的哀乐,一场简约而又不失隆重的追思会拉开帷幕。
距离沂水县道托镇驻地10公里远的龙山公墓,选址在胡家旺村大龙山西北。这处公墓占地15亩,背靠龙山,怀抱慈湖,已建成墓穴306座,辐射周边11个村庄。“这原来是一个山楂园,建公墓的时候全都保存下来了。”胡家旺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左朋亮说。
让村民参与选址、命名、建设,每个环节都有村民参与的身影,为以后村民将先人迁入公墓打下良好基础。在崔家峪镇崔家峪村的福山陵公墓,板栗树郁郁葱葱,卧碑统一安放,侧柏、小龙柏分植其中,硬化路旁边设有停车场。
“有附近的村民特意赶过来看,说这种档次的墓地像是公园。”崔家峪镇崔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元忠说。
“追思会”时间简短、仪式感强,还为逝者亲属节省了费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推广以来,沂水县共举办“追思会”9352场,85%以上的逝者家庭自觉自愿地采用了文明丧礼模式。
据了解,沂水县自2017年5月10日实施以“殡葬全免费”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等费用全部免除,逝者统一免费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关费用由当地财政部门承担。从2018年4月份开始,沂水县又探索实施了以“厚养礼葬”为主要内容的丧事礼仪改革,接着又推行了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丧事礼仪模式。今年6月开始,县财政又承担了去世人员的刻墓碑费用。
为了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沂水县提出了“三为主”“三不准”:以正面引导为主、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攻心说理为主,不准强制、不准一刀切、不准搞平坟运动。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严禁”:严禁制作和使用大棺材、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坟建墓、严禁个人和集体租售土地作为墓地,县里也停止审批经营性公墓,同时加快了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步伐,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沂水县110处公益性公墓全部建成。
该县在全国率先将自收自支的殡仪馆改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回归殡葬服务的公益属性,遏制殡葬不正之风的发生,工资和费用全部由县财政兜底;县里拿出资金更换火化设备,全部使用高标准火化炉;骨灰盒全部由政府统一采购,确保质量和美观;修订完善殡仪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服务质量不滑坡。
制定出台了《沂水县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对每处公益性公墓,落实乡镇的主体管理责任,乡镇全部设立了公墓管理机构,每处公墓至少配备1名公墓管理员,形成了一套公墓管理体系。
殡葬改革能不能得到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能不能给人们带来实惠,算好“六笔账”至关重要。
“过去修座坟得七八千元,买口棺材也得三四千元,对老百姓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沂水县许家湖镇南小尧村党支部书记李月成算了一笔账。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后,县财政每年大约需要投入2000万元,可为群众节省约2亿元,这个1:10的关系是经济账。
原来每座散葬坟头约占地10平方米,每亩地最多建20处坟墓,全县每年去世人员按此方式安葬的话,需要300亩—400亩地,而建设公益性公墓,一亩地可建200处双穴墓,一年仅需20亩—30亩地即可满足群众的安葬需求,节省了90%的土地,这是土地账。
一个大棺材大约用1—1.5立方米木材,如果去世人员全部进公墓,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这是资源账。
据消防部门统计,以往山林火灾80%以上是因上坟烧纸引发的,特别是在春节、正月十五、清明等上坟集中期,县乡村三级干部都如临大敌、严阵以待,而进公墓安葬则能有效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这是安全账。
到上坟集中的时间,漫山遍野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在公益性公墓设有专门的焚烧区,有效避免了因上坟烧纸引发的火灾隐患和污染隐患,这是环境账。
散葬墓穴缺少管理,时间长了容易风化湮没,而公益性公墓则有专人看管,配套设施完善,墓穴墓碑可长久留存,方便逝者留名、后辈祭祀,这是祭祀账。
沂水县两年多的殡葬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免费政策为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户均减负3万元左右,为群众直接和间接节省丧葬费用5亿多元,节约土地600多亩、节地率90%以上,节省木材2万多立方米,实现了惠民殡葬全链条覆盖城乡居民。截至目前,该县共有20820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新逝人员100%全部进公墓安葬,“厚养礼葬”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沂水县诸葛镇不断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拉长扫黑除恶工作战线,对涉黑涉恶人员进行工作细化,不留死角,取得了显著效果...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