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发展红色旅游 村子变美了 村民宽裕了 □临报融媒记者 李晖

临沂日报 2019-09-12 09:58 大字

“不忘任职初心,牢记驻村使命,我来这里就是要和村民一起战贫斗困,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打响旅游品牌,实现强村富民。”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高连成的话铿锵有力。这位来自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办公室的“90后”的驻村干部,从2018年2月至今,一年多时间里,和村民们同甘共苦,共谋发展良策,让王庄村变了大样。

王庄村位于沂蒙山腹地,是山东革命的摇篮。全村637户、1984口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00户、142口人,贫困率较高,村集体经济薄弱。

“我们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3A级旅游景区—沂蒙山根据地,大众日报创刊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孟良崮陈毅指挥所旧址都在村子里。”高连成说,由于景区一段时间开发不足、旅游配套不完善、资金投入缺乏等原因,该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深入挖掘,旅游业一直得不到发展。

自驻村以来,高连成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县文旅中心职能优势,通过积极开展走访调研,与村班子立足实际,确立了“红色党建与乡村旅游互促共进,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高连城依托派出单位文旅中心,积极争取资金600万元,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建设沂蒙大讲堂、“红嫂”文化长廊、民事体验烙煎饼等项目,积极开展党性教育、研学旅游等活动,同时以沂蒙精神发源地为核心,提炼出了“圣地红村”品牌,对王庄村旅游进行宣传推介,大大提升了村子的知名度。目前,来沂蒙山根据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4月份,更是与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合作,组织千名学生来沂蒙山根据地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

村里游客多了,名气大了,商品也跟着火了。村民种植的大樱桃,成了“网红”产品,村民收入高了;村里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高端农家乐,村集体收入高了,每年增收4.5万元。

以旅游为契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王庄村铺设供水管道1.2万米,设置自来水供水点13个,建设村村通和生产路2.5公里,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2处;对村内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进行美化亮化,沿街改貌100余户、300余间,全部进行统一粉刷;对战争时期遗留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持古建筑风格,王庄村获得“国家级古村落”荣誉称号。

一年多时间里,在村民和高连成的共同努力下,红色资源变成了旅游财源,王庄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的生活正一天天变好。

“看是一个小青年来村里当第一书记,我们其实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一年多时间,他给我们村争取了这么多项目,带来了这么多资金,真是感谢高书记啊。”村党支部书记公培建说。

“说实话,十几年来,村子就没怎么变,自从第一书记来了,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子变美了,村民的生活宽裕了,感谢党,感谢组织,感谢第一书记!”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朱凤兰激动地说。

在基层工作了1年多,高连成看上去愈发老成,但正是这段时间,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口碑,树立了第一书记的形象。他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如果能再选择,他依旧会驻村锻炼,因为驻村前,他懵懂、迷茫,驻村后,他脚踩泥土,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质朴,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新闻推荐

黄山铺镇人大政协建言让“一事一议”更贴心

沂水讯近日,黄山铺镇人大政协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情况进行调研...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