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科技“三夏”别样景绘就丰收美画卷
□临报融媒记者 化强
通讯员 田宝宗 赵全鹏
“这机器真是管用,一会儿就把粮食烘干了。下了好几天雨还不晴天,本来还怕粮食捂了,有了它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8月6日,沂水县高桥镇大路官庄村的几位村民站在一台庞然大物前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新建的粮食烘干中心,也是全县第一个粮食烘干‘样板’基地。有了它,村里这1000多亩粮田再也不用为‘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担心了。”沂水县军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军海说。谈起“晒粮难”,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王军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正常年景,种植粮食作物一亩地一年能赚七八百元。而仅一季玉米经过晾晒后,每公斤就能多卖三四毛钱,按玉米亩产600公斤计算,就能多赚200多元。据了解,该烘干中心由沂水县军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沂水县新正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共同建设,总投资200多万元,占地10亩,存放量达1000吨的粮食仓库和日烘干粮食180吨的大型烘干设备厂房,为周边种粮户、合作社提供粮食烘干服务。时间回到一个月前,6月25日下午,沂水县马站镇米山村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马上就雨季了,还担心割不完小麦,没想到有合作社‘麦客’来帮忙,不到一头晌的工夫,这些小麦就收割完了。”该村种植户石念全指着金灿灿的麦田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联合收割机时,收麦子是最累人的。5亩小麦,把在外工作的孩子叫回来,我们一家人要起早贪黑忙上好几天,累得腰酸腿痛。如今每亩花上100元,机械一响,几亩小麦全部搞定。”村民石念全坐在地头的树荫下,不慌不忙地和记者攀谈。一会儿工夫,一台收割机便“吞”了一肚子麦粒,停靠到地头。石念全连忙站起来,撑开编织袋,机手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打开仓门,麦粒便哗哗地流淌下来,把一个个编织袋“灌”得圆溜溜的。短短几分钟,十几袋小麦就被装上拖拉机运走。在高桥镇徐家荣仁村种粮大户郝风远刚刚收割完的麦田里,3台玉米免耕播种机正在工作,开沟、施肥、撒种、覆土等一次完成。记者发现机器播下的玉米种子比传统播种少了许多,“用这点种子可以保证成活率吗?”郝风远的回答干净利落,“如今种地靠的是科技,我们这是采用的精量播种,单粒播种,省种子,化肥利用率高,还不用间苗,秋天你来看收成吧!”郝风远胸有成竹。据沂水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孙洪杰介绍,精播玉米的种植间距一般在20厘米,单粒播种均匀,不需要间苗,种子播种深度与施肥深度都控制在一定的科学数据之内,机器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是经过多年实践经验而科学设计的,既可省种子,又能保证出苗率,还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可谓一举多得。
新闻推荐
扫码观看视频8月10日22时许,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朱家庄社区一户居民家中进水,6人被困,其中还有...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