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 曲水流觞

西安日报 2019-03-30 05:12 大字

黄宸《曲水流觞图》(局部)

○郑学富文/图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了上巳节曲水流觞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而明代画家黄宸创作的墨笔画《曲水流觞图卷》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羲之描述的情景。

“曲水流觞”之俗的源流,要追溯到上巳节的风俗。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是我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传统节日。远在周代就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周礼》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诗经·郑风·溱洧》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三月上旬巳日,男男女女手持兰草在河边沐浴,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结伴在沂水里沐浴,到舞雩台(鲁国求雨的地方)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到了汉朝,三月上巳被确定为节日,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汉书·礼仪上》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载:“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由此而派生出流传千古的习俗,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雅事——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唐代时,上巳节与中和节、重阳节并称为“三令节”。《梦粱录》载:“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是曲水流觞风俗仍然保留了下来。明清时期,京城北京建有流杯亭多座。乾隆帝有诗曰:“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

历史上最有名的曲水流觞当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在兰亭举办的那一次。王羲之《兰亭集序》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偕同亲家、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和高官名士、家族子弟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清溪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又“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饮酒作诗,其乐融融。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一篇,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酒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图卷》前部分画的是苍松翠柏下一座邻水的亭子中,王羲之坐在案前观鹅,二童子侍立左右,一童子在屏风后温酒,其后的画面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碧流之上飘着一盏盏酒杯,顺流而下。文士雅士列坐于弯曲的溪水两岸,神态各异,或把盏饮酒、或诗词唱酬、或窃窃私语,其间有童子随侍。“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此画虽然不着色彩,只有水和墨、黑与白,但墨即是色、墨分五彩,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笔墨交融,用墨的干湿浓淡反映山石、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的层次变化,让人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景色,人物也通过水墨的变化表现得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据说此图是依据北宋李公麟的图本绘制,在取景布局及山石林木的具体画法上有一定的变化。款识为:“万历戊子暮春之初,长啸生黄宸写”。钤印“长啸”、“黄宸梦龙”。万历戊子为万历十六年,即1588年。黄宸,字景州,自称长啸生,江苏吴江人,善画山水及花鸟。

新闻推荐

临沂市四县获省生态补偿 分别为沂水县、费县、平邑县、蒙阴县

本报3月25日讯(记者付茜)2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方案》,随同方案发布《山东省...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