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用一系列暖民心工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雨雪天出门再不用两脚泥了”
□田茹李明强田宝宗
从2018年9月25日到沂水县沂城街道报到,到今年1月5日邀请临沂绿益家农业发展公司到前善疃村看项目,短短三个多月,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先修路,再打井,后治村,用一系列暖民心工程,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大幕。
1月4日,一场小雪为沂水县披上银装。一大早,服务队迎着飞舞的雪花,来到沂城街道前善疃村。村子离沂水县城8公里,村里的560亩耕地是典型的丘陵地,290户人家世代看天吃饭。用村支书武传强的话说,“靠种地穷煞了”。很多年轻人受不了穷,到周边食品厂打工。
“先通路,再找水,后兴业。”多次到村里调研、与村民交流座谈后,服务队定下了这样的发展路子。经过与省市水利、交通、地质部门多次对接协调,一条700米长、6米宽的村间公路环山而建,2口深水井打出的水源源不断,没让村民掏一分钱。
为节省钻井引水施工费,服务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王树山和队员李合洲、郭忠华多次向省地矿局“求助”。省地矿局安排第七地质大队施工且全部免费,打了4口深水井,为村里节省资金40多万元。
“水泥路一直到山脚,雨雪天出门再也不用两脚泥了。”幸福写在路边扫雪的村民脸上。
在服务队看来,前善疃村的工作只是刚刚开头。“有山有水有花,新建了路和井,便可依山建一处观光趣游园,发展乡村旅游。”王树山介绍,目前村里500亩土地已完成流转,服务队已和省农业部门及临沂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对接,规划方案即将出炉。
服务队协调打的另2口深水井在后贺庄村。后贺庄村占地750亩,全村825口人,人均只有三分耕地,虽紧靠沂河,但灌溉水源匮乏。“服务队来后,在大棚里与老百姓一起挖土施肥、交流沟通,俺们都把他们当贴心人。”后贺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耿宝华说,这2口井位于村里最大的地块,面积有近260亩,有了水就可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了。
更令耿宝华兴奋的是,深入调研后,服务队为后贺庄村开出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的发展处方。旧村改造能增加土地180亩,将与260亩地块连片规划开发,同时在河边种植绿化带,建设步行道,打造沂河休闲健身园。
服务队帮扶的石良村主干道也是沂水县的北二环,由于大型车辆多、速度快,加上标志标线不清,村内多次发生交通事故,这成了服务队派驻后的首件大事。经协调,沂水县公安局在主干公路口设置了交通标志,在社区周边道路施划了交通标线。
“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对待群众。”王树山介绍,进驻以后,服务队第一时间成立了党支部,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每两人重点联系一个村,全队至今已30余次深入服务村走访调研;与省、市、县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对接,制定帮扶村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
“前仨月搭台,后面才唱戏。”王树山表示,他们是全省惟一一个服务城乡接合部的队伍,将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振兴为主线,盘活城市和乡村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服务村打造成沂水的“后花园”。
“服务队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到沂水,他们走街串户倾听民意,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乡村谋划长远发展,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新气象。”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1月8日讯(记者崔洪英)在刚刚公布的2018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中,沂水国家湿地公园和沂沭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