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再添一块金字招牌 “中国食品之都”花落临沂
□本报记者 孙玉光 徐洋
通讯员 管昭
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下发文件,授予临沂市“中国食品之都·临沂”称号。临沂市再添一块亮眼的金字招牌。
临沂荣获“中国食品之都”实至名归。食品产业位居临沂市八大支柱产业之首,食品种类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2017年,全市共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4657家,获证食品工业生产企业近1500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71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99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在国内地级市中走在前列。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临沂市食品产业在畜禽肉类、粮油、蔬菜、淀粉糖、休闲食品、干鲜果、糖果、罐头、饮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若干食品细分门类上形成了11个较大的产业集群。今年1月至10月,全市食品产业生产总值1665亿元,同比增长7.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10.8%。预计全年生产总值2152亿元,同比增长率8%。
“赢得这一块招牌,意味着临沂市食品产业站上一个更高起点,迈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新征程。”市新旧动能转换食品产业专班负责人说。
临沂市食品产业优势明显。各县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了几十家乃至上百家专业化生产企业。如市辖三区的肉制品、脱水蔬菜和水果罐头,沂水的淀粉糖、糖果和烘焙食品,平邑的水果罐头和金银花制品,莒南的植物油、板栗和花生制品,费县的核桃、板栗和豆制品,郯城的糖果、干果炒货和银杏制品,蒙阴的水果罐头、饮料和粮食加工,兰陵的酒类和脱水蔬菜,沂南的鸭屠宰加工和果蔬产品等。此外,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力强。2017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食品企业已达436家,其中过10亿元20家、过50亿元2家、过100亿元1家。每个门类都有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如畜禽肉类加工有金锣集团、江泉集团等;淀粉糖加工有鲁洲生物、大地玉米、山东阜丰、山松生物等;焙烤食品加工有回头客食品、友臣食品、巴比熊食品、青援食品等;干果加工有丰盛食品、齐氏坚果等;罐头加工有欢乐家食品、天同食品等;饮品产业有兰陵集团、温和酒业、银麦啤酒、汇源果汁、益膳房乳业等;脱水蔬菜加工有的兴大食品、大林集团、万德福食品、天同食品等。
目前,全市食品行业有16个获省名牌,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96件。同时,有关部门和食品企业高度重视产品品牌打造,塑形推广了以“产自临沂”为代表的14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食安临沂”建设不断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农业生产结构已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基本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临沂市商贸物流业发达,在国家命名的全国市场名城中,临沂列第二位,获得了“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城市美誉,为食品产业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极好条件。临沂市发展食品产业的良好条件吸引着安德鲁、李锦记等外地企业投资兴业,优秀的食品文化底蕴也让“舌尖上的临沂”享誉全国。
临沂市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专门工作班子,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食品产业做大做强。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规划部署,临沂市将按照“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的“三个一批”总体思路,推动食品产业提层次、强实力、优结构。力争到2022年,临沂市食品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10亿元以上30家,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同时希望临沂市进一步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和风险防范工作,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自临沂”为突破口,加强全市食品产业品牌意识和全局意识,讲好食品企业发展故事,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报史撷英□本报记者鞠杰马玉峰11月28日傍晚,重走创刊路前方报道组记者来到大众日报诞生地沂水县云头峪...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