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改“沂水样本”开创全国先河
2017年5月10日起,沂水县实施了以“殡葬全免费”为主题、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为突破口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少花钱,少操心,身后事办得一样体面。”殡改政策以来,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以殡葬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厚养礼葬新模式也开启沂水殡葬改革文明祭祀的新篇章。
明确改革方向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
沂水县从改革实施之初就确定了总的工作原则,就是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真正把好事办好。
“三为主”就是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攻心说理为主;“三不准”就是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三严禁”就是在全县不再审批经营性公墓的基础上,实行严禁乡镇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和销售大棺材。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引导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算好“六笔账”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民心账
据介绍,在总的原则的指导下,该县印发了《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算好算透“六笔账”,就是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通过算大账、算长远账,真正使全县干部群众认识到殡葬改革的好处和作用,迅速形成社会共识,自觉支持参与改革。
经济账。沂水县每年约有7500-8000人去世,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后,县财政每年投入 2000万元左右,即可为群众节省殡葬费用约2亿元。土地账。过去一亩地最多建20处散葬坟头,全县每年需要300-400亩地,而公益性公墓一年仅需20-30亩地,节省了90%的土地。资源账。一个大棺材大约用1-1.5立方米木材,进公墓安葬逝者,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方左右。安全账。据统计,山林火灾80%以上因上坟烧纸引发,在公益性公墓设有专门焚烧区,有效消除了这一隐患。环境账。上坟烧纸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通过引导文明祭祀、减少烧纸行为,有效防止了大气污染。祭祀账。与散葬墓地相比,公益性公墓配套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群众祭祀更方便。
政府主导建设公益性公墓打牢殡葬改革基础
自沂水县实施殡葬改革以来,把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殡葬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本着“就近就便、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以乡镇为主体建设,到2017年7月1日,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满足全县8-10年的殡葬需求。严格建设标准,一亩地建200个双穴,同时搞好绿化、硬化、停车场、集中祭奠点等配套建设,确保节地、生态。
理顺殡葬管理体制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民服务
据悉,沂水县在全国首创把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运行费用和职工工资全部由县财政兜底,促进殡仪馆回归公益属性,彻底斩断“发死人财”的利益链。
在沂水县民政局设立了副科级公墓管理中心,制定出台了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开发了电脑管理系统,对公墓建设使用、逝者基本信息、群众享受惠葬政策等情况,全部输入电脑,对每处公益性公墓配备了专门管理员,实现了管理的常态化、信息化、规范化、长效化。将运尸车辆纳入统一管理,县财政投入,将普通火化炉全部升级为高标准环保火化炉,骨灰盒统一采购、统一标准,让每名群众享受到一样的殡葬服务,“既不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输在终点线上”。“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沂水县委书记薛峰道出了沂水县殡葬改革的三个精髓。
沂水殡葬改革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成效,已有12000余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新去世人员进公墓率达到100%。通过“殡葬全免费”政策的引导,用经济杠杆手段,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厚养礼葬”的新风尚逐步形成。 记者唐丽丽
新闻推荐
□刘进庞世超杨明欣武光升11月12日,沂水县道托镇10千伏西曹河村南1号台区的接火送电,标志着国网沂水县供...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