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沂水”地名考

黄海晨报 2018-12-17 10:37 大字

杜树景

在莒县峤山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分居着6个“小沂水”(今为5个,据笔者考据应包含今杜家小沂水村的“小刘家沂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几个“小沂水”主要居住着刘氏、杜氏、王氏、陈氏、靳氏、马氏、岳氏等族人,共同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世事沧桑的变化。而在此居住的村庄中,有个记载大元元贞二年的“沂水庄”,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并且还有过“汉室苗裔”的辉煌时代,究竟是哪个沂水呢?笔者试图作一查考,以备后人认知这些“小沂水”村庄。

“小沂水”源流

自古就有“小沂水”村庄,但真正搞清楚多少个小沂水村庄的人不多。其实“小沂水”主要包括:杜家小沂水、马家小沂水、大刘家小沂水、王家小沂水和陈家小沂水。这里罗列的是5个“小沂水”村庄,应为6个“小沂水”村,以下将对此另外1个“小沂水”进行专门的查考和探讨。《莒县志》(1999年版)载:杜家小沂水,镇驻地西北3.8公里。明中叶杜氏至此建村,先名杜家义水,后演为杜家小沂水。主要姓氏有杜、刘、岳等。马家小沂水,镇驻地西北3.7公里。清顺治年间韩家菜园马氏分居于此,随杜家小沂水而名,主要姓氏为马姓。大刘家小沂水,镇驻地西北4.5公里。明末刘氏建村,初名刘家义水,为区别冠以“大”,主要姓氏有刘、靳、王等。王家小沂水,镇驻地西北3.8公里。明初王氏迁此立村,初名王家义水,后演为今名,主要姓氏为王姓。陈家小沂水,镇驻地西北4.2公里。明代陈氏来此立村,随邻村而名,主要姓氏有陈、宫、岳等。由上可知,距镇驻地最近的“小沂水”为3.7公里的马家小沂水和杜家小沂水、王家小沂水;距镇驻地最远的“小沂水”为4.5公里的大刘家小沂水和陈家小沂水。

“小沂水”村庄,迁居此地时间有早有晚,大都是明朝以后迁来居住的。杜家小沂水为明末来此居住,村庄栽有3棵大槐树,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村中的大槐树被毁,其余村东头的两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被毁。清后,村里有滨州杜氏赠送的写有“吏部左侍郎”纱灯两个,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毁坏。杜氏谱碑记载:“吾杜氏祖,前明末由绿汪庄迁居小义水,业已有年。”与杜家小沂水同住一村的还有个村庄叫“小刘家沂水”,分住村东和村西,杜家小沂水住村东,小刘家沂水住村西。杜家小沂水杜姓人时常就叫小刘沂水庄的谁谁,小刘沂水的什么事谁谁。杜家小沂水村的人都1000口左右,而小刘家沂水村始终没有超过100口人。据说,此庄刘家比杜家早来300多年,人家是从元朝就来此居住了,还有祖上的碑文,记载得清清楚楚。

同是“小沂水”,元朝祖居地的“小刘家沂水”的族人比周边村庄各氏族都早,而庄北的大刘家小沂水是明朝末年来的,而称“大”,这就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经过找该村年龄大有威望的人了解可知,居住在此地的“小刘家沂水”,历朝历代人口繁衍缓慢,有“发外不发内”的说法。据村中87岁的刘文昌老人说:人口从他记事起就没超过100口人,大都在40~50口人;从这里走出去的刘家菜园、上庄等数个村庄,人口繁衍都较快,村庄都比这里大,每年正月初七在外各地的族人都来祖居地举行祭祀活动,前来祖林烧纸放鞭上坟等。庄小,始终大不起来,所以一直居“小”。而庄北的大刘家小沂水虽然是明朝末年来此居住,但人口都在1000多口,自然就大些,一直以“大”相称。

小刘家沂水,笔者新发现的资料:祖林中有“汉室苗裔”谱碑两块,上有自朱虚侯刘章至乾隆年间之前的,有德有能,有爵位功名,能刻碑上石的32位。坐落于三户庄家西的“刘家林”和坐落于陈家小沂水家东的“石龟林”,规模和规制不小,有龟驼碑和蛟龙碑数块,占地7大亩(1大亩等于3亩),有专人看护。直至“破四旧”“立四新”时被毁,谱碑等被放置于杜家小沂水村头东汪上做桥用。但无论如何,这些遗物都体现了小刘家沂水刘氏家族曾经辉煌的历史。据小刘沂水刘氏谱碑记载:“至元时居小沂水村,有先祖讳进者子,类皆有德行可称,爵位可述,后子孙勒之石者共三十二人,有龙头碑文可据”。大刘家小沂水则未见其记载。据传,诸城的刘墉当年曾来莒地寻根拜祖,居住在城里东关,专程来小沂水拜祭过祖先,赠送了“御赐清爱堂”纱灯1对,香案1张,还有花瓶、烛台、香炉各1个。后有大刘家小沂水地主刘忻借去两个纱灯结婚使用,还用来打官司,到后来就没有归还小刘家沂水,至今,成了小刘家沂水族人遗憾的心病。

事实进一步表明:长期人口居少的小刘家沂水,虽是莒地有史料证明最早的原住民,有辉煌的过去,但难以称其“大”,因此,也被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小沂水”演变

据《莒县地名志》(1984年版)载:

“杜家小沂水,位于牛家庄西北3.8公里,义水河北岸,地处平原。984人,耕地960亩。”《嘉靖青州府志·乡社》载:“柘贤乡义水社”。据传,明中叶杜氏迁至义水北岸立村,取名杜家义水,明末演变成杜家沂水,清初,为与沂水县有别,冠以“小”字,改名杜家小沂水。?马家小沂水,位于牛庄北3.7公里,袁公河东岸,北界招贤公社,地处平原,203人,耕地203亩。《重修莒志·民社志》载:“一区韩家菜园马氏,清顺治年间,由刘家疃迁城南韩家菜园,后分居小沂水。”因与杜家小沂水相邻,取名马家小沂水。?王家小沂水,位于牛家庄西北3.8公里,地处平原,584人,耕地735亩。《嘉靖青州府志·乡社》载:“始迁祖化鸾,明初由诸城县西乡老村,迁莒之东北乡王家小义水。”因靠义水河,冠以姓氏,取名王家小义水。后演变成王家小沂水。?大刘家小沂水,位于牛家庄西北4.5公里,北界招贤,地处平原,1022人,耕地1256亩。据草岭《刘氏世系谱碑》载:“始祖原小沂水人也,明末迁小河。”据传,明初刘氏立村。因傍义水河,初名刘家义水。清初演变成刘家沂水,为与沂水县有别,冠以“小”字。村人自感“小”字不雅,又冠以“大”字,改名大刘家沂水。此村生产猪毛绳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多数改用苘、麻、化纤为原料,加工各种绳索,其产品临沂地区各县。?陈家小沂水,位于牛家庄西北4.2公里,北界招贤,地处平原,561人,耕地648亩。《重修莒志·民社志》载:“一区小堂前陈氏。自前明来莒。四世二支国卿迁陈家庄、陈家沂水。”因陈氏建村,随邻村取名陈家小沂水。

以上资料显示,“义水”与“沂水”以及“小义水”与“小沂水”,有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杜家小沂水和王家小沂水东西庄平行,两个村南部都靠“义水河”,马家小沂水又东邻杜家小沂水,三个村庄的距离最近不到半里地。大刘家小沂水又在杜家小沂水北2里地,与陈家小沂水东南向2里地,在王家小沂水东北2里地。

义水河,何时被命名,因何称之为义水河?以什么典故而来?是发生过赤胆忠义的故事,还是曾经流传过可歌可泣的传说?已经无从查考。资料显示,这条河至少在明朝以前的资料里就出现了的。按照常理,应该是先有义水河,后才有义水庄。在义水河北岸区域的杜家小沂水,上世纪70年代末,耕种收行工走在村东头果园路中的杜常礼牵着的老牛踩下了一个神奇的洞,后来人们叫它“地穴”。它长砖相砌,1人多深,宽约80厘米,无法探明其情况;后有小刘家沂水村北头也发现有“地穴”,长度无限延伸,多处挖掘出了汉砖,最后都进行了填埋。前几年,村东南义水河岸,修铁路时挖出了古钱币、古铜剑、陶器石磨、站棺等。更多人的猜测:这里,在秦汉以前是一片古战场。但莒县版图上不曾有更多的显示,经查对《莒县地名志》乡镇图页部分,看到一条自东北桑园方向,大小井峪之水,流经张家四山子村西转弯向南,流向峤山的梁家崖头至念头东、前后店西,右转向三户庄村前,陈家阿疃、张家阿疃村后,王家小沂水、杜家小沂水村南,又经过道沟村北转向郝家洪沟村南、聂家洪沟村北一直向西流向袁公河。只见弯弯曲曲的线上标有极不明显的“义水河”3个字。这是本文继续探讨的话题。

沂水,沂水县名,在义水河西北60公里处。秦代置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因沂河过境而定名沂水县,迄今已1400多年历史。与本“义水河”有对比参照的关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少年来总时不时的与其作为参照比对。当然这个“沂水”非那个沂水,那是个有城池的沂水,本文在这里探讨的是无城的“沂水”。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在小刘家沂水村处查考时认识的一位大哥,他叫刘德常,今年74岁,过去上过私塾,曾当过大队会计,是该村的文化人。他非常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沂水”是无城的沂水。他说,过去这里还流行一个俏皮话,小沂水的事——— 无成(城)。你问我家在什么地方?我家就在那个无城的沂水。

沂水,是什么时候被叫的呢?单单这个沂水,各朝各代的称谓都是一致的吗?让我们再从历史演变中寻找答案吧!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富官庄镇推进 计生服务转型升级

沂水讯今年以来,富官庄镇计生协会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为契机,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推动新时期计生服务管理转型发展。计生协...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