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畔水磨坊
□李建设
在济南的东护城河中段,老东门桥和兴华桥之间,有一处水磨坊景观:一座红亭子里安放着两个石磨,一位妇人和一个男子正在石磨前忙着磨面,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站在一边观看着,一个小孩子则在旁边玩耍;亭子外面有一台木制的大水车,底部没在河水里,让人感觉它正在水流的冲击下旋转着,带动了磨坊,于是伴随着吱吱呀呀的水车声,石磨也开始吱吱呀呀地转动起来,一袋袋金黄的小麦在石磨的研磨下变成了雪白的面粉……
这个地方的水磨坊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早在明朝时期,人们就根据护城河的水势,建起了十多道水闸,用以蓄泉水,灌溉庄稼。东护城河的第一道闸就位于兴华桥下,因这里落差很大,蓄水很深,开闸泄洪时,响声震天,故称响闸。正是由于这道闸蓄水深,于是便有人利用它巨大的冲击力,安上水车用来磨面。后来,明德王将这道水闸据为己有,利用它来为自己碾米磨面,独享水闸之利,而不顾百姓灌溉农田之苦。明代文士刘敕在《历乘》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鞭挞:“响闸,东城河,近中贵为水磨,以分其流,大损风气。”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道水闸一直充当着水磨坊的功能。直到上世纪20年代,水磨坊变成了电灯房。
1904年,山东沂水人刘福航出资,在西门北的城墙外,创建了济南历史上第一座电灯房。当时西门附近的地面上都落着厚厚的烟灰。
1929年,建设厅的水利专家张含英来到这里考察,当他走到东护城河响闸的位置时,看到磨坊高高的水位落差,正在设想利用水源作试验性发电厂的张含英,立即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这里正适合自己的水力发电项目。
他对响闸的旧磨坊进行了改建,建造闸坝、水道、电站等,并购进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利用水位差和水流量,建成发电量1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这是山东省内第一座完全利用水力发电的电站,被誉为“齐鲁水电第一灯”。这座水电站的建成,弥补了刘福航的电灯房对东部供电不足的问题,满足了西到省建设厅和教育厅、东到教会建筑群等单位及附近居民的照明需求。
1934年出版的《济南大观》对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这样记载的:“历水、泺水之流域,即小清河之上源,沿河附近居民多数通渠种植园艺,藉资灌溉,颇行便利。建设厅为试验水源,特在新东门外旧名水磨原址建设水电厂。今之建设厅内所用之电灯即由此水电厂所供给。该厅以试验成绩良好,拟将水电厂办法推行沿河县镇,以节靡费而畅水源。”
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水力发电厂,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后,水电厂被毁,失去了发电功能,有人又将其改为水磨坊,代人碾米磨面,加工副产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济南残留的城墙都被拆除,东护城河畔的水磨坊也被拆除,在济南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的水磨坊彻底消失不见了。
随着护城河的改造通航,为了增加沿河景观,挖掘城市文化,有关部门便在水磨坊原址复建了水磨坊,让人们藉此了解那段历史,凭吊那段历史。
新闻推荐
□冯起刘华报道本报沂水讯今年以来,沂水县泉庄镇以双招双引为重点,发挥“人才+信息+项目”融合优势,全力推进...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