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邑兵火:一个死磕的边城之争

黄海晨报 2018-10-25 09:25 大字

柳树营

公元前615年,岁在丙午。这年是莒国第十四任君主莒纪公在位之时,也是鲁文公十二年。

鲁文公派正卿季孙行父率领军队在莒国的西北边境线上,修筑了诸邑与郓邑。这样以来鲁国的边境线就延伸到了莒境西北部一带,其军事钳制范围随之确立起来,从而对莒国形成了半包围之势,意欲在战略上对莒国达到威慑。

莒鲁两国的不睦,渊源久深,当初鲁国封国之时,因文化的不同与毗邻的地缘紧张关系,两国摩擦不断,边境烽烟始终弥漫着。

鲁隐公时期执政以后,就因为此前曾与莒国存在的边境争斗之困扰,才促成了隐公和平会盟的谋求,公元前715年达成的两国会盟,保持了近70年的和平期,其后,边境纷争再起。

而公元前615年,鲁国能在莒国西北边境顺利筑城布防,可见莒纪公一朝的执政能力是暗弱的,但也显示了莒鲁的边境是不安宁的。

公元前609年,任性荒诞而不重礼仪的莒纪公先立仆为太子,而后又喜爱季佗,便废黜了太子仆,从而引发了太子仆假国人而弑杀之,然后拿着宝玉投奔鲁国而去。这时莒国便由季佗继位,是为莒厉公。而莒纪公引祸而亡,令人痛惜,莒厉公也只在位一年。

然而,鲁国修筑的郓邑,也自此成为了鲁莒两国军事上的争夺之地。

公元前587年,鲁成公四年,《左传》记曰:“冬,城郓。”这年鲁国还在郓邑布防,可见郓邑仍属鲁国。这年是莒国第十五任国君渠丘公在任的第二十一年,是年离郓邑城的修筑已28年了。

公元前582年,莒渠丘在任的第二十八年,也是鲁成公九年。这年,虽然晋国与齐、宋、鲁、卫、郑、曹、莒之君于卫国的蒲地(今河南长垣东)会盟,重温马陵之好,以抚慰屡次失信于诸侯之举。

而就在这年秋天,排挤在中原联盟之外的楚国,由公子婴齐帅师伐莒,连溃莒城,遂入郓,郓也溃。而这次事件,向我们透露的信息是,至少在这一年,郓邑已成为莒国的城邑。也就是说,郓邑是在渠丘公一朝,被莒国用军事手段夺取而来。这一年,也是郓邑城建成的第33年。

公元前561年,鲁襄公十二年。是年为莒犁比公执政的第十六年。在万物复苏的春三月,莒人也欣欣然起来,好战的犁比公,在蛰伏了一个冬天后,伸了个懒腰,突然一声令下,就起兵攻打鲁国东部边境的台城,台城很快被围攻下。

而鲁国震惊,便连忙调派季武子救援台城,由于鲁国军队的强大,救台后,反而再此进入郓地,夺取了城邑,并掠取了城邑的重器铜钟改铸为襄公的食盘,这是对莒国表示了蔑视之意。而这年已是郓邑城建成的第54年了。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此后的犁比公时代,是在哪一年再次占据了鲁国的郓邑,但后来的发展却间接地证明了历史事实的存在。

公元前542年,一代有为之君谢幕,春秋莒国进入后期发展的关键时刻。莒国第十七任莒君犁比公又一次在国家权力交接之时,出现重大问题。再次重蹈他的前辈第十四任国君莒纪公的覆辙,莒国再次陷入内乱。犁比公初立展舆,而又废之,展舆便以国人之手弑父而立。去疾只好奔齐。

第二年,即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三月,又是个春天,鲁国又借机夺回了郓邑。所以,《左传》记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

秋天,去疾藉莒国诸公子的拥戴与齐国的力量回莒上位,展舆只得出奔吴国。而鲁国的叔弓便率领军队重新划定了郓邑的疆域,自此,郓邑重回鲁国的怀抱。

这时,距离郓邑建成已有74年。自此,莒国日渐衰落,再也无力争夺郓邑。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为攻城略地。而莒国与鲁国为邻,其战争也大多是因两国附近的城邑或小国引起,其中尤以向地与郓地争夺最为激烈。

清人顾栋高在其《春秋大事表》之《春秋鲁邾莒交兵表》中这样说:“莒与鲁为列国,……始而争向,继而争郓、争鄫,中间附于齐,更诉于晋、楚,致叔孙见执,意如为囚,兵端与春秋相终始。”莒鲁之所以频繁争夺城邑,是因为城邑的占有既能获得经济上的来源,还成为兵源的保障。而历史上,每当莒国获得大片土地城邑之时,其国力会随之增强,反之,当莒丢掉向、郓等城邑之后,国力就大为下降,就失去了与齐鲁抗衡的能力。

对于郓邑,近现代历史学家陈槃在《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中说:“郓本是鲁、莒间附庸小国,鲁、莒所争,鲁得之则附庸于鲁,莒得之则附庸于莒。”这可聊备一说。

而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郓邑,到底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呢?

整合郦道元《水经注·沂水》,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以及《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的标注来考证,其位置应在今莒城北去60余公里、沂水县北20公里、高桥镇驻地东4.5公里处的徐家荣仁村一带。

考古发现,该村有春秋古城遗址,确定为故东郓城址。此遗址位于沭河上游,距沭河的发源地沂山不远。如今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400米,南北500米,东至沭河,西至公路,南至袁家荣仁,北至公路的一带地域,遗址内曾不断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1965年前后,此地就出土了一批鹿角、马镫、石刀、砚台、坛子、盘子、碗等文物。

霜降时节,我来到了这一片区域,由于农耕与村庄的发展变迁,沧海桑田之后,已经看不到丝毫的历史遗迹,只有村边的一块沂水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5月立的红砂岩遗址保护碑刻上题有“东郓故城址”,算是故城遗址的见证。

清瑟的秋风里,我有些茫然与恍惚。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个边邑小城,两个诸侯国,在这个地方,厮杀争夺。多少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里,无数鲜活的生命牺牲于此。

我仿佛感到了一股历史的冷涩,从这片血浸的土地,从我的脚下弥漫而来,并夹有隐隐的马嘶喊杀之声。

这声音仍不绝如缕,而一个刀兵死磕的记忆便久久地挥之不去。

(作者单位:莒县微电影协会)

新闻推荐

夏云杰:赤胆忠心捐躯为国

夏云杰像。(资料照片)英烈档案夏云杰,又名夏云阶,1903年出生在山东沂水四十里堡镇金场村。因家境贫寒,1926年3月逃荒...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