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让桃棵子村成乡村旅游桃花源 ——来自沂水县桃棵子村的一线采访

日照日报 2018-07-31 01:39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解玉升 徐海霞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出发前,一曲情深意切的《沂蒙颂》引发了新闻采访团对沂蒙老区的向往之情。7月8日,带着满满的期待,驱车来到红嫂祖秀莲故里桃棵子村。

清澈见底的小溪,百年树龄的柿子树,遍布全村的石墙石屋、石磨石碾,延伸到大山深处的石板路,层层环绕的梯田,给山村增添了无限神韵,宛如世外桃源。

镇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首批山东省传统村落,桃棵子村四面环山,风景优美,围绕红嫂祖秀莲勇救八路军伤员、千里寻亲郭伍士、沂蒙老兵情系老区“三个故事”,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金,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扶贫的新路子,成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美丽乡村百家示范,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国家2A级旅游景区。

实地观摩,走入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一幅绘着红嫂祖秀莲为受伤的士兵郭伍士喂鸡汤的大型油画映入眼帘。纪念馆内,从祖秀莲“艰辛童年”、郭伍士纪念文章《人民,我的母亲》到纪录片“母子情缘”,记叙详尽,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历史,一件件物品,仿佛置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游客渐渐走进祖秀莲的故事。

在公社记忆大院,仿佛进入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合院用石头垒砌,走进大门楼,影壁墙上迎面是一幅“农业学大寨”的水彩画,背面用毛体书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大院里的公社办公室、知青点、供销门市用实物、图片、文件等,勾起了大家对公社时代浓浓的回忆。

据了解,自2013年该村筹建全村域民俗园,村民纷纷捐献自己珍藏的照片、图画。现在,村里这一馆一院共收集展现有关红嫂、公社文化物品1100余件,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整合集体资源、沂蒙老兵捐资、社会帮扶资金等,建成红嫂故居、知青老屋、刘知侠故居、战时邮局、藏兵洞等,并精心设计村内乡村旅游漫游系统,完成了16个自然村7公里的旅游道路建设,巧妙运用2000多米步行道贯通各个景点,形成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得之于民,返之于民。该村采取公司化经营模式,将产业项目发包给山东恒源兵器有限公司经营,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贫困户成为生产链条的重要环节,仅2017年稳定实现扶贫资产收益23万元,6.8万元用于45户贫困户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并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扶贫理事会,利用“三资”管理平台,确保资金资产安全。

此外,景区带动了民宿和农产品销售,该村在县旅游局帮扶下,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按照沂蒙山区建筑风格改造提升65家农家小院,发展农家乐经营业户54家;结合北方地区独有的山地风貌,做出独具特色的纯木质结构的建筑,现拥有房间19间,床位39张,预计年营业额130万元;村里的禽蛋、松菇等特产都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生姜、板栗、茶叶、山鸡蛋、鞋垫、布鞋等统一用村里的包装和“红嫂故里·鱼水情乡”品牌,因物美价廉,成为游客的抢手货。

目前,桃棵子村依托红色文化,深入挖掘“一个好红嫂、一个好战士、一个好故事、一群好老兵”精神内涵,村集体收入可达30万元,60%分配给贫困户,2016年底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采访思考】

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桃棵子村给我们重要启示:

一要充分“保护”“挖掘”“体现”好本土文化,形成文化特色、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品牌。

二要调动群众力量,让“村民”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要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整合社会资金力量,提高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

当前,岚山区小茶山旅游综合体项目、官草汪渔村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岚山岚民俗文化旅游驿站项目也已进入规划阶段。

要充分整合资金,调动多方力量,挖掘和体现出岚山特有的茶文化和渔文化,做到特色处处体现,打造出岚山独有的文化品牌,定能在旅游大潮中脱颖而出,带动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涉“公”违建治理任务8月10日前全部完成

本报7月24日讯(记者邵明习)24日下午,临沂涉“公”违法建设集中治理推进会议召开,会上通报了涉“公”违法建设集中治理行动...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