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纪祥:让更多的人记住革命先烈
□记者 刘华
他是革命烈士后人,对革命先辈深怀敬意。为使更多的人铭记烈士,他筹划将散落各地的三位烈士墓集中安放在一起,作为一处红色教育基地———
庞纪祥今年55岁,是杨庄镇燕家庄村人。说到原因,庞纪祥坦言是受外祖父陈丹峰的影响。庞纪祥说,外祖父1938年春参加抗日工作。1943年1月,在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时,被敌人发现并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手。被捕后,被敌人施以酷刑,但他顽强不屈,最终被枪杀,牺牲时年仅年仅28岁。“我虽然没见到过外祖父,但通过父母长辈的讲述对他有了深入的认识,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影响,我也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每年扫墓时,我都会在外祖父墓前默哀,向他诉说自己取得的成绩,告慰九泉之下的外祖父。”庞纪祥说。
不仅是对自己的外祖父,对其他革命先烈他也十分尊崇。每逢见到革命烈士墓,他必会送上自己的敬意。然而,近些年来,他发现有些墓保护、管理得都很好,但也有一些革命烈士墓却不为人知。“这些墓有的深藏在田间,有的处于村庄角落,除了周围的人和亲属知道,别人根本不知道。我主要担心时间一长,这些烈士会被人们慢慢遗忘。我外祖父也是这种情况。”庞纪祥说。
在走访过程中,庞纪祥发现除了外祖父的墓,还有西李家庄村的两位革命烈士墓存在类似的情况。“两位烈士分别是徐干晨和王和德。他们的墓是与我外祖父一起于1946年7月所立,立碑人为陈家楼等四村的民众。于是,我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处在‘角落\’的革命烈士进入更多人视线。”庞纪祥说。
作为市政协委员的庞纪祥,还通过撰写提案、会议发言等形式,反映情况。2013年,他曾提交了《关注和修缮散落在民间的烈士陵墓》的提案,很快得到了落实,并受到省政协领导的关注。
从去年开始,庞纪祥与表弟亓坤筹划将三位烈士集中安放在一处引人注目的地方。“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杨庄镇党委、政府和西李家庄村支部书记李红波的支持。我想依托外祖父陈丹峰的墓,将另两位烈士的墓迁过来,一同安放,形成一处红色教育基地。这样一来,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所达到教育效果也会更好。”庞纪祥说,“这几天,我正在与两位革命烈士后代协调着,希望能尽量促成这件事。”“我做这些不图名利,主要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铭记他们,让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庞纪祥说。
庞纪祥(左三)与徐干晨后人(左一)、西李家庄村支部书记李红波(左二)一起瞻仰革命烈士碑。 记者 刘华 摄
徐干晨,又名徐淦田。1910年出生于西李家庄村,1931年任平津线党的地下联络员,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后获释回到莱芜,以教员作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5月,任中共莱芜县委委员,负责《抗战青年》的编辑出版,同时兼任莱芜县三民主义青年救国团团长。1940年任中共泰山地委民运部长,10月兼任泰山区各界救国会副会长。后调任中共鲁中区委宣传科长。在繁重的工作中积劳成疾,1945年11月在沂水病逝。
陈丹峰,又名陈万贵。1915年生于杨庄镇陈家楼村。十八岁考入莱芜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到陈楼天齐庙小学任教。“七七事变”后,陈丹峰于1938年春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同年,由徐干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王和德,西李家庄村人,1941年参加抗日,于当年12月间在章丘山神圈战役壮烈殉国。年仅17岁。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8日讯(记者付茜)记者从临沂市环保局获悉,2018年,临沂市获得2018年省级环境污染防治资金共2029万元,其中,省定贫困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奖补资金935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551万元,省级自然...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