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两手抓”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各级财政已投入资金1.6亿元 成立红白理事会6534个
□本报记者 孙玉光
“现在白事程序简单多了,磕头、路祭这些都省了,村里红白理事会出面操持,直系亲属开个遗体告别会。大家都说,还是这个办法好,省时省力省心,也省钱!”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
临沂市在沂水县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自2017年8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施殡葬惠民政策,为所有临沂户籍的逝者及有关人员免费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生态环保炉)、骨灰寄存及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项殡葬服务。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6亿元,保证2.8万逝者享受到惠民殡葬政策。
“不论生前多富贵,身后待遇都一样。”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林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林立录看来,办成这个事的关键是政府来抓。以前,一个葬礼少则要花2万元左右,铺张一些就得花3万元,这在逝者家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去年以来,沂水县委县政府对殡葬工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在全市率先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现在,一个葬礼花3000元就差不多了,遗体接送、火化、骨灰盒等都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操持,墓穴是新建的集体公墓,也不需要群众个人花钱。丧事新办节省了土地,消除了攀比心理。“我们村800口人,过去规划的20亩墓地不到30年全占满了。现在,附近的11个村6000口人,规划的10亩新公墓用个二三十年没有问题!”
“不难!”说起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河东区太平镇八间屋村党支部书记陈奎自说,一开始确实很难,但是村里从2013年开始坚持力倡这个事,再加上全国、全市的舆论氛围引导,这事就越来越不难了。大棺材、吹鼓手、四碟八碗裁掉,除了直系亲属,孝帽子、孝带都去了,参加葬礼者戴着白花、开个追思会,每个葬礼能省掉1.5万元左右。事主尽管嘴上说“办得简单了”,可是负担确实减轻了,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一手抓惠民殡葬,各级财政出钱,对丧葬者家人“给你钱”;一手抓红白理事会建设,丧事简办新办,“帮你办”,解决目前“大家都忙、没人帮忙”的困境——— 临沂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刘敬刚介绍,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加上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现在全市每例丧事的花销由过去的近3万元下降到目前的5000元左右,全市每年去世近7万人,可节省费用17亿元。
据了解,目前临沂市推行的惠民殡葬6项服务费用全免,为每位逝者免除费用2200元左右,惠民项目及金额在全国地级市尚属第一个,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报道,被称为殡葬工作的“临沂模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刘家义、省民政厅厅长陈先运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拟召开现场会推广临沂市经验做法。
在资金投入上,临沂市要求各县区将惠民殡葬政策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按照50%的比例予以奖补,并随惠民政策推进不断加大市级财政所占比重。截至目前,除落实好遗体接运、火化、骨灰盒等惠民项目外,全市已建成公益性公墓419处,在建143处,规划建设296处;共建造墓穴37.6万余个,已使用13.8万余个。
此外,目前全市共成立红白理事会6534个,实现了村居全覆盖。在红白理事会建设上,临沂市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有关规定。红白理事会要严格遵守殡葬等方面法规制度,在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尊重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理事会活动章程、办事程序、服务规范、待客及礼金标准、参加人数等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具体措施。“殡葬改革有利于节省群众丧葬支出,有利于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也是我们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市民政局局长孙百迎说。
下一步,临沂市将按照最近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沂水县诸葛镇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积极推动代表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献计出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当好“宣传员”。为营造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舆论氛围,让群众...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