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遭诬陷立志当一名教师

潍坊晚报 2017-09-10 22:02 大字

刘沂生(左二)向曲师捐赠自己的著作。刘沂生出生在1937年,12岁之前跟着父兄在沂蒙山区。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家乡益都县上学,成绩优异连跳两级,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因遭人诬陷,又性格耿直,不肯认错,失去了保送外交关系学院的名额,最终选择了师范,一生命运与“教师”联系在了一起。

12岁上一年级同学中特扎眼

刘家祖籍益都县(今青州市)。刘沂生的父亲刘德亭是当时益都县城最大茶庄的掌店伙计,铺面上的一般事,他都能做主。1934年秋,他押着茶叶赴沂水县城销货,遭遇土匪绑票,丢了掌柜的货物。刘德亭打发脚力返回,告诉店主真相,自己躲避在沂水,不敢回家。1936年刘沂生的母亲带着一对儿女也到了沂水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年11月底,刘沂生出在沂蒙山区的山沟里,父亲给他取名“沂生”。在沂水,父亲早就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1938年,未成年的哥哥刘春生也投身抗日战争。刘沂生的童年,是喝着沂河水、顶着抗日烽烟,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战争年代,光顾着打鬼子了,哪想着上学呀。”刘沂生说,虽然失去了求学的良机,却造就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性格。

1949年秋天,随着父兄转业,刘沂生回到故里益都县,走进东关完小(现青州一中实验学校),开始了迟到的学习生涯。12岁上一年级,他的个头最高,同学里最小的只有6岁,刘沂生就显得格外扎眼,也成了理所当然的“大哥”,既当班长,又是校团支部委员,还是校少先队大队长,在同学们眼里是风云人物。

刘沂生很懂事,学习的事压根就不用父母操心。刘沂生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又晚了几年入学,所以早起晚睡,如饥似渴地苦读,后来连跳两级,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业。

上世纪50年代,只要有毕业证,学生就可以报考到任何中学。那时,潍坊一中的名气大,近30人中录取1人,1953年,刘沂生考进了前50名,进入潍坊一中读初中。“我哥刘春生当时在潍县师范任职,我到潍坊上学离他较近一些。”刘沂生说。

学习成绩优异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刘德亭是一个益都通,熟知当地的许多掌故,小时候,刘沂生常趴在父亲膝盖上,津津有味地听他讲《王公女智嫁打柴郎》《钟羽正讥讽衡王爷》《冯进士怒灭衡王府》《李道人独步云门窟》等民间传说,这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等他年龄稍大些了,就特别喜爱文学,读初中时,已经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了。

那个年代中考难度堪比今日之高考。临朐、昌乐、寿光、临淄与益都五个县,只有益都一中一所高中。益都一中前身是宋代的松林书院,宋朝名相王曾青少年时就在这里读书。当年的益都一中在老校长阎石庵的治理下,举国闻名,教学质量居全国第二名,学生一旦考入,可谓一只脚跨进了大学门。1956年,刘沂生顺利考入益都一中。

1957年,“反右”风刮得极盛,1958年,“大跃进”的号子响遍天,几乎天天“夜里灰头土脸战钢厂,白日昏昏沉沉坐课堂”,然而这届高中生依然刻苦,学习成绩出类拔萃。

因被诬陷偷窃失去名校的保送机会

刘沂生选择了文科,他出身于革命家庭,学习成绩好,又是班里的文体班长,自然是个大红人。升入高三后,学校决定将保送外交关系学院的名额给他。

刘沂生常到学校图书室读书,管理员老师的怀表丢了,他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有人甚至指证他“似乎”到修表铺卖过表,他不承认,在“整团斗私会”上,好几个人想按下他的头,他宁折不弯,拼命挣扎,喊着:“我刘沂生宁可抢,也不会偷。”

鉴于他“极不老实”的态度,学校团委决定,如不签字认错,就取消他的高考报名资格。刘沂生为了参加高考,只得含泪签字,被留团查看,保送外交关系学院的名额也与他无缘了。直到他上大二时,小偷被抓,招供了偷图书管理员老师手表一事,刘沂生档案里的处分才被撤销。

遭受不公待遇的刘沂生十分孤愤,他独自登上云门山顶,在冰天雪地里,看到向阳处的一束山花,吟诵了一首《孤枝傲》:万壑垂泪皆举哀,茫茫宇宙雪里埋。百草俱在冰下折,孤枝独向凌上开。

后来,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他郑重地写下了“山东曲阜师范学院”几个字,他决心做一名人民教师,传授文化知识,拯救人类灵魂,希望社会多一些忠贞爱国之人,少一些欺朋害友的小人。那年高考,他们班除4名学生因“政审不合格”,“不宜录取”外,其他同学都如愿被录取,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等名校的校园里,都有同窗的身影,他的去向则是小城曲阜。

大学时猛读书打下坚实的创作基础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方兴未艾,刘沂生踏着“大跃进”的鼓点进入大学校门,当时学生的伙食每月30斤定量,根本吃不饱,他不在乎,在半饥半饱中维持生活,除了吃饭、听课、睡觉,其余时间他都泡在图书楼里,宿舍、教室、图书楼三点一线的苦读生活,常常忍着饥肠辘辘。

刘沂生读书不挑,古今中外、名家著作全部收入脑中。他一边读书,一边抄录,将写人、绘景、拟物的优美语句全部记录下来,极大地丰富了生活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为暮年的井喷式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学时,同学们常喊性格耿直、倔强的刘沂生“犟牛”,他不怒反笑,后来干脆自号“犟牛”,还经常以“柔萍”或“瘦叟”为笔名刊发诗歌与民间故事,被同学们称为“我们的诗人”。

新闻推荐

临商银行转型创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近年来,临商银行始终以支持临沂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地方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推动作用,形成了以地方经济金融相互促进、...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