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铸造工人“玩”成了铁艺匠师 陈连君:当初真没有把铁和画想到一块去

半岛都市报 2017-07-24 11:10 大字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韩小伟

鲍福玉

出生于1962年的陈连君从小喜欢画画,后来他成了一名铸造厂工人,再后来辞职做起防盗门窗生意。有一天他用金属做出凤凰模样的商店招牌后,从此一发不可收:自己绘制草图,自己动手使用电气焊制作,用铁片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艺作品。

铁线条铸造奇观异景

7月19日,半岛记者来到南京路与重庆南路附近一栋老旧楼房,陈连君目前就在这里“玩铁”,房子里摆放着陈连君近些年来的铁艺作品。一进门,就是个贝多芬头像,跟平时常见的照片一模一样,但越靠近,越能发现不同:在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观感,似乎这幅头像是立体的。靠近这幅作品就能看到,头像是使用铁片做成的,宽度约1厘米的铁片弯弯曲曲构成了一幅人像。陈连君的作品中有一幅建筑图像,赫然是位于沂水路的迎宾馆。神奇的是,从不同方向观察这幅图像,跟观看真实建筑一样变幻着模样。

还有一幅作品非常吸引眼球——《盛唐马球》:6个人骑着骏马在打球,马的形态各异,线条刚劲有力;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其中一人长着虬髯,赫然一名壮汉;其余5人则是年轻仕女。“这幅作品我花费了半年多时间,草稿也是自己创作的,表现盛世精神。”陈连君介绍。

“盛唐马球”作品高约1米,在陈连君的作品中属于比较大的,那么小的是什么情况?他拿出几样,也让人大开眼界:一幅山水画,跟成人手掌大小相似,除了山水,还有一叶扁舟漂浮其上,扁舟上还有两个神态鲜明的人物。

从铸造工到铁艺匠师

这些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陈连君介绍,先做好底稿,考虑清楚铁片的走势,然后尽量用弯折的方式去完成造型,配合焊接;整体完成后,打磨焊点,可以喷涂一些材料,用以防腐或者形成特定的色彩。

“看成品是很简单,但其实这还是个综合的功夫!”陈连君说,要想做一个合格的铁艺匠人,在他看来至少要具备多项基本功。首先是得有绘画功底。陈连君虽然没上过专业的艺术院校,但是他的造型基础非常扎实,这得益与他小时候对绘画的热爱。“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临摹连环画!”陈连君说,别看那时候的连环画都是黑白的,但里面最美的就是线条,一根线条弯弯曲曲,几笔下来就是一个人物,几笔下来又变成了一幅山水,实在是妙不可言。

参加工作后,他来到青岛铸造机械厂,又让他掌握了各种技能。“在这里学会了钳工、焊工,熟悉了各种金属的特性。”陈连君说,只有掌握这些,才能知道哪些材质的金属适合搞艺术创作,而焊接的时候怎样布局才能最出效果。

“虽然那时候每天都在接触铁,但真没有把铁和画想到一块去!”陈连君后来觉得,必须得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这样蹉跎了人生!”就这样,1996年他做了人生第一个重大的决定——辞职。

因为青岛的德式建筑较多,铁艺在青岛的认知度较高,那个时候,正好一些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一些简单的造型,“我就帮着他们做这些造型”。陈连君说,刚开始做,纯粹就是照着别人的造型搞,直到后面来了一个台湾客户,当时他想要两只金属凤凰作为展示牌挂在店外的门头上。但是客户要的那个造型设计非常死板,而且开模制作根本体现不出效果。于是他抱着试试的态度,尝试手工做,没想到最后的成品非常生动,超乎意外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从那次开始,陈连君的创作也一发不可收,从山水到花鸟、人物创作,从四米的大型作品,到小到只有五毫米的微型作品,几乎囊括了所有题材。经过几年的积累,其独一无二的作品已经达到千余件。

琢磨作品仨月足不出户

在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中,陈连君还克服了用料的难题。他说,一般的铁片要么强度太大,弯折之后又会恢复;要么太软,弯折后没有任何“精气神”。经过不断探索,他找到了一种从日本进口的铁料,本来是用作造船,经过试验,其强度刚好合适,“我自己的经济实力达不到进货的需求,幸好有朋友的企业也在用这种材料,就帮我一起进货了。”

有了理想的材料,陈连君更加投入铁艺创作上。只有对这一行爱得深沉,才能做出精益求精的作品。在陈连君的展厅里,有一副《寿》字作品非常引人注目。“这幅作品用了我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陈连君说,由于里面有八仙过海的人物,所以需要先把这些人物的脉络理清。“例如蓝采和,他生来就是男人女相,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这些特点,尊重典籍传说。”

三个月的时间里,陈连君硬是没有下一次楼,困了就睡工作室,饿了就吃方便面,边做边调整,才形成了这幅精美的作品。“最后的成品,跟当初的设计稿相比,改了有30%!”

要到国外开个人展览

在陈连君“玩铁”的地方,摆满了他的作品。“有不少人看中了要来买,我都不卖,我不指着这些赚钱。”原来,他到现在还在承包着一些铁艺工程,赚了钱就投入到“玩铁”上,20多年间,他已投入了四五十万元。在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陈连君更看重把作品留在自己身边,将来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在我看来,一些西方国家对这种表现形式更认可,所以,将来我也可能到国外开办展览。”

在此之前,陈连君想的更多的是创作,比如他计划做一幅《清明上河图》。“很早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当时找人放大过一幅,想要按照上面的做,但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做。现在我可以做5毫米大小的人物,所以打算1:1等比例做一幅,不做放大的了。”陈连君预计,这项创作至少要耗费两年时间。

与此同时,陈连君有4名徒弟在跟他学习,有的学习时间超过了10年。“以前不少人想跟我学,有小孩也有老人,但都不太合适,毕竟是用铁料创作,还要焊接,不是很容易。”陈连君想了想说,此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想要传承下去,门槛还是有的。

新闻推荐

旅游旺季日照市再迎千人专列团 “日出东方号”旅游专列抵达日照

本报讯(记者黄建玲)7月15日上午,鼓乐齐鸣,载歌载舞,伴随着锣鼓声声,“日出东方号”旅游专列驶入日照火车站。本次专列共设有15节车厢,游客达1100余人,是日照市进入旅游旺季以来,迎来的第二次千人专列团。...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