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城子庄:产业兴旺游子归 黄瓜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吸引30多名“90后”返乡
城子庄村的黄瓜产业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大棚黄瓜集中上市了。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凌晨2点多,沂南县辛集镇城子庄村村民贺洪利和父亲,就驾驶着三轮车出了家门,前往大棚里摘黄瓜。几个小时后,他们载着现摘的黄瓜,向村外的蔬菜交易市场出发。到达时,市场上已有不少村民忙着给黄瓜包装封箱。
“今天我们一共摘了2000多斤黄瓜,装箱后,直接搬到收购商货车上拉走。”贺洪利说,他种了3个大棚,共占地4亩多,在村里算得上最年轻的大棚户。
贺洪利是个“00后”,今年21岁,从2017年开始接触大棚黄瓜种植。虽然年纪小,但他对农业不陌生,曾在江苏省种过两年丝瓜,效益还算可观。“当时,听父亲说村里大棚黄瓜产业发展得特别好,全村种了400多个大棚,大棚的收益不比在外打拼少,所以我就被‘馋’回来了。”贺洪利说,他跟父亲学了两年,2019年正式开始种大棚。“在我们村里,像我这样被‘馋’回来种大棚黄瓜的年轻人,有不少人呢。”
说起城子庄村大棚黄瓜产业的发展,就得提及一个名叫李庆国的人。早些年,城子庄村还是千亩水稻生产基地,后来由于上游灌溉水经常断流,水稻没法正常种植。1994年,李庆国带着十多户村民摸索种植露天黄瓜,后来村民又建设了不少小拱棚和土墙棚。此后,村民们便采用三种形式种植黄瓜,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09年,该村成立合作社,李庆国担任理事长。他不满足现状,带着合作社成员到处取经,2014年,村里建起50多个温室大棚,2016年,又新建130个。
连续种植几年后,大棚里病害严重,出现了根结线虫、根腐病、蔓枯病等,影响了黄瓜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邀请农业专家到大棚里查看。“当时,专家指出黄瓜减产、品质下降,与重茬种植、施肥不当导致土壤环境恶化有密切关系。”李庆国说,专家建议村民停止施用化肥,以施用生物肥为主,配合施用硅钙中微肥调理土壤。
“村民们按照生态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后,效果非常好,瓜苗长势旺,瓜条颜色亮,产量增加明显,特别是根腐病、蔓枯病基本不发生了。”李庆国说,为促进黄瓜产业发展,合作社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还分区设立了技术指导协助员,指导社员管理。为确保生产安全,合作社专门配备了生产投入品采购供应员,全程负责投入品的筛选、采购、检验等工作,避免社员采进和误用不符合标准的肥料和农药。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原材物料、产品生产质量追溯系统,各社员都有生产记录,极好地稳定了产品质量。
“我们的黄瓜不仅有自己的品牌,还获得了绿色认证。”李庆国说,发展至今,全村七成村民种上大棚黄瓜,共有460个大棚,总占地900多亩。据介绍,一年下来,城子庄村黄瓜年总销售额近5000万元。
李庆国说:“从2016年起至今,一个大棚的年收入基本稳定在10万元以上,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人员及大学生回村种棚。其中,‘90后’有30多人,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新生力量。”李庆国说。
新闻推荐
日前,沂南县地震台防震减灾科普志愿者以“小手拉大手、防震减灾一起学”为主题,在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开展了地震科普知识讲...
沂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南县这个家。